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发展 >> 正文 >> 正文

赶大集丨北京中轴线上的大集火勺一天卖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3/17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

新京报讯(记者景啸尘)从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过了景山,出了钟鼓楼,您还能说上哪处古迹来?除去新建的奥林匹克公园,在中轴线最北端,还有一处恢弘的古城您知道吗。延庆永宁古城,就在德胜门外90公里处。虽然古城历史悠久,能玩儿能说的地方很多,但是新京报乡村这回专门儿带您逛逛永宁大集,相传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说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大集,绝不为过。这个大集上,有一种叫“火勺”的“神秘面食”一天能卖上千个,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火烧”,只不过因为当地口音缘故重音偏后,才会这么叫。您要是有机会去,可别说买“火烧”,免得让人一耳朵就听出是“外地人”。

来永宁大集必吃的火勺。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

一大早从市里开车赶过去,车程大概两个小时,过了居庸关与八达岭,就到了永宁古城。由于古城处在八达岭长城以北,在古时是保护京畿的重要屏障。永宁的历史大概可以从唐贞观年间公元年开始说起,尉迟恭监修了当时的寒江城,也就是永宁城。明朝初年,永宁是屯兵之所。永乐年间,年,朱棣见这里山川秀美,沃野百里,决意在此设置永宁县,取“其宁惟永之意”。

古城里都是仿古建筑。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走进古城,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发现四周都是仿古建筑,走在街上仿佛穿越回了明朝。古城是典型的四四方方北方格局,据了解,本来有鼓楼县衙等多处古迹,可惜在历史的变迁中都被毁坏了。一位上了岁数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古城唐代那会儿就有了,这儿的人都说‘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

为了重现古城风采,年,延庆县开始进行永宁古城恢复工程,古城北街被还原为明清风格的步行商业街,标志性建筑玉皇阁耸立在城中,向过往人们诉说着历史。另外,古城西街、东街、南街的恢复工程也将陆续启动。而永宁古城的大集主要集中在北街,也是条商业街,道路两边有很多商户铺面,叫卖声此起彼伏。

天天都营业的大集

说起永宁大集,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天天都开,并不是像普遍大集那样逢初一十五才有。随着时代的变迁,永宁大集已经完全地融入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集不仅开在城里,商户还有固定的房屋铺面,每天上午七八点钟开始营业,差不多到下午一两点钟日头偏西人就渐渐少了。

在这儿几乎摆了一辈子摊位的刘老板告诉记者:“我就是永宁人,我家祖祖辈辈不管买啥都来大集上。过去的交通不比现在,没这么方便,早上天不亮就得摸黑走路,晚上天黑前得开始往家赶。过去这个集上,还有骆驼队拉来的物件,就连海产品都能见到。”说起这些新建的铺面房,刘老板回忆道:“不过,以前大家都是在路边露天买卖,天天都是人挤人的,大概也是年吧,改造的时候建了这条街。”

当地的百姓提起永宁大集来,都有一种浓厚的乡情,在他们眼中,家里要买什么东西,依然习惯“逛永宁去”“上永宁”。不仅当地人喜欢,就连老一辈儿的北京城里人也对大集情有独钟。

大集上售卖各种吃的用的。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记者穿梭在大集里,听到有位老奶奶用地道的北京话在和商户问价,一打听才知道,果然是从北京城里来赶集的。这位王奶奶说,“我今年都73了,以前还真不知道北京有这么个地方,但来了之后就老惦记着,平时周末都让家里人带我来逛逛。”说起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延庆赶集,王奶奶解释道,她特别喜欢吃白薯干,附近超市的白薯干几乎都尝遍了,但是她却爱上了大集上买的这口儿,“特别有嚼劲儿,味儿也浓,和超市里卖的完全不一样。”除了白薯干,饸饹面也是她每次来必买的吃食,“回家来点卤,用饸饹面做打卤面吃,不仅健康还好消化,特别适合上了岁数的人。”

一天卖上千个的“火勺”

大集上卖的吃食远不止白薯干和饸饹面,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在大集逛上一圈,看到几百米长的街上可谓吃的用的应有尽有。

城里人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粗粮杂粮了。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只见各类成捆的新鲜蔬菜一字码开,都是商户们自家种植的。还有延庆山区特产的蘑菇,都挂起来一串串卖。让城里人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粗粮杂粮,豆面、玉米渣、黏玉米渣……都只要五六块一斤。

除此之外,大集上还有不少山货和干果,瓜子、杏仁、榛子、果干……由于果干都是自然晾晒无添加的,虽然没有用蜜浸过,但是胜在原汁原味,再加上实惠的价格,很受大家欢迎。

而到了永宁,就不得不提两大特产小吃了——火勺和鲜豆腐。来过永宁的人都会对这里的火勺赞不绝口,这也是当地人最常见的一款家常面食。虽然永宁人称其为“火勺”,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火烧”,只不过因为口音缘故重音偏后,才会这么叫。

新鲜出炉的火勺瓤嫩皮脆。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永宁的火勺瓤嫩皮脆,刚出炉的只要沿着它的边儿轻轻一捏,就会裂开一道口。记者走访发现,经营火勺的摊位一般都是两口子,一个人在案板上用揪下的面剂子蘸油蘸椒盐,然后平涂在另一个剂子上,擀平后上铛。另一个人负责在面铛上给剂子翻个儿,兼职叫卖招呼客人。说起永宁的火勺,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明清年间就相当出名了,当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巡视的官员路过此地没有不尝尝的。现在火勺已经成为永宁的标志性美食,也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食客们的欢迎。

火勺能有多畅销?摊主冯老板介绍,火勺1块钱一个,一天就能卖个左右。据了解,有很多人都是特意从市里赶过来买的,有时候一个旅行团一天就能订五六百个。只见冯老板对着面团“敲敲打打”,再烘烤一会,没两分钟,一个冒着热气的火勺就出锅了。记者拿在手上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满嘴都是椒盐的香味,因为是烘烤而成,所以吃完手上都没沾油。

当地人都说“要吃豆腐到永宁”。新京报记者景啸尘摄

除了火勺,永宁古城还有一个特产就是当地的鲜豆腐了。当地人自豪地编了句顺口溜“从南京到北京,要吃豆腐到永宁”。卖豆腐的人嗓门还都特嘹亮,通常是人还没看见,叫卖声就传到了耳朵里。一位经常来永宁逛大集的游客告诉记者:“每次买豆腐都要提前在这里守着,要不经常就被几个客人给包圆儿了。”这里的豆腐炒着吃一点不散,不只劲道而且口感还好,“豆腐味”特别浓香,吃不了的还可以炸成豆泡或者直接冻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过了午餐高峰期,这一天的大集也差不多了。虽然都说大集延续了上千年,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知不觉变了很多。但是有些乡情,就像永宁大集那一口白薯干、鲜豆腐,说不出和超市卖的具体哪里不同,但就不是一个味儿,让人惦记着总想来一口。

新京报记者景啸尘编辑张树婧

校对吴兴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