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特艺系”级学生与老师合影(前排右一为王培波)
△年5月4日,78班同学们在八达岭长城(左三为王培波)图片来源:王老师同班同学成阳的纪念文章《我和培波老班长》
△年,中央工艺美院“82届”毕业设计展开幕(左二为王培波)
年,王老师公派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游学深造。同年12月,当他驾车经过伊斯坦布尔亚欧分界线的时候,他这样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当站在那条白线上时,我感到,我已经到达了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了下来,已经找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这时那颗流浪的心不再迷惘,不会丢失……”。这个“找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王老师曾谈到,就是经过从法国、英国、德国…一直到希腊、土耳其的长时间旅行,对欧洲雕塑和现代艺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之后,在他心里业已坚定了自己的艺术理想-抽象雕塑艺术。△年,王老师在欧洲考察途中,在法国蒙特勒伊市旅欧的经历,使王老师受到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艺术的影响。回国之后,他的雕塑艺术风格开始由装饰性转向抽象。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他完成了大批的包括浮雕、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雕塑的设计制作安装工作。△年,王老师在《永远盛开的紫金花》安装现场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王老师担任了甫为成立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系主任,年担任雕塑系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勤奋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主持完成了大量的教学、专业建设和校际、国际专业交流工作,为工艺美术系、雕塑系打造了坚实的专业、实践和师资建构基础。同期,他的雕塑作品被众多国家级场馆和机构收藏,大型城市雕塑作品竖立在各大城市,为我国抽象雕塑艺术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培波老师的雕塑作品,通过极简而富有张力的抽象造型,追求空间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不仅仅是作品的引人遐想,或曰“召唤结构”的无限,而也在于雕塑构造的本身,他的作品使雕塑的概念回归雕塑的形式美本身。其内在的气韵,深藏于作品内部而透射到雕塑之外,内外结合,共同营造了作品的外在空间,形成了一个看不到却感觉得到的强烈的一种“场”。从根本上讲,他的雕塑作品出自学院,在80-90年代受到欧美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雕塑的影响。在他的很多或树立于都市、或放置于海滨的的雕塑作品,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玲珑隽秀,驻足于前,能从中品读出既有悠远中国传统文化意味,亦发散着浓郁的现代抽象雕塑艺术气息。△《朝飞暮倦》,不锈钢锻造,年
△《风采》,不锈钢锻造,年
△《舞者》,不锈钢锻造,年
△《环抱其间》,锻铜,年
△《斗转星移》,铸铜,年
△《风丝雨片》,铸铜,年
△《云外空》,不锈钢锻造,年
王培波老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一个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热爱自然的人。纵观一生,他始终坚定的追寻着心中的理想。终生都勤奋而又执著的奋斗在艺术创作和教育事业中。他喜欢居住在远离喧嚣的工作室,勤奋而执著的坚持抽象雕塑艺术研究与创作,同时又涉猎广泛,他的艺术广及书法、篆刻、绘画等等。对于雕塑艺术,他曾说过:“雕塑创作来源于大自然,探索艺术造型与自然形态的关联,并以诗意化的造型风格讴歌自然”。△年,王老师在工作室创作中,旁边饶有兴趣参与其中的是他的儿子王玺肇
△王老师在北京环铁的工作室,摄于年
△王老师工作室一角,摄于年
注:部分图片引用于《王培波》,常沙娜主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年5月版。部分文字内容,引自《抽象雕塑》,张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年5月版。撰文:张磊编辑:兿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