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新闻 >> 正文 >> 正文

长城,无人不晓,但绵延万里的身躯里却藏着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1/21

也许太过入世了,长城早已深入人心。

我们都曾引以为傲的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长城是外太空唯二能肉眼可见的建筑物”。

虽然这样的说法如今存在着争议,但单纯从入围的角度而言,这无疑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长城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文化地位。

但是,你是否想过,长城既不是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也不是重要的行政划分标准,更不是推动某一段历史进程的支点,那么,长城究竟有哪些伟大的方面呢?

01长城到底有啥啥啥啥啥啥用?

你以为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对,却不止。

对于古代人,长城就是疆土最北端的界限。重山之北,那片苦寒的土地上生活着曾经令人忌惮的民族——匈奴。

辽阔无垠的草原练就了匈奴极强的机动作战模式,不需要粮草调度,左边拖着蒙古包,右边牵着马牛羊,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

而相比之下,中原的反应速度就要迟缓很多。当守卫将领发现边界被进犯,他需要一路上报领旨,才能获准调动军队的权利,但是等军队集结好,粮草筹备齐,匈奴人早已抢一票收手返程了。

匈奴骑兵

长城的修筑,就是通过建造一条人工障碍物,来迫使他们不得不先进攻我们高沟深垒的关隘。

两三丈高的城墙对于没有攻城器械的骑兵来说,基本不可能短时间突破,还没等还没打破城墙,我方兵马就已经集结到位了。

换句话说,长城,使战场主动权紧紧的把握在了中原军队的手中。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长城的国防作用早已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卸任。但其实直至近代,长城依旧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工事。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向长城各口大举进犯,著名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一军将士坚守7天7夜。

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多人,迫使敌军后退,长城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在阻止和延缓日军侵略华北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城在抗日期间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你以为长城是士兵炮火排排站?这…怎么会。

如果打起仗来,长城上还是站满了士兵和弓箭手的人海战术,那修建长城就变得毫无意义了。真的有这么多兵力,那么直接一骑铁军杀进草原深处,永绝后患不是更干脆利落吗?

真实的情况是长城虽然修了,很多路段其实并没有驻守重兵。只是时不时有士兵巡逻而已,或者说从兵力的配属来看,长城大多数是属于“空城”的状态。

正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的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方面长城占尽了地理优势,建造在山脊且靠近陡坡的那一侧,居高临下,这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敌人想要攀爬上来的难度;

另一方面,长城是由城墙、烽火台、关城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及时察觉敌情传递消息,并作为便捷的军事通道,士兵可以从长城上走近路,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驻守的士兵数量,降低了防守的成本。

也许是我们听了太多关于长城天怒人怨的悲戚故事,于是潜移默化中,人们只记住了长城作为消极暴政的一面,但事实是,修建长城是一项眼光长远的举措。

当我们把长城的作用拉长到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阻拦游牧民族的觊觎,还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换取了最大程度的和平。和战争的死伤牺牲比起来,当下的劳民伤财就显得是九牛一毛了。

你以为长城只是一项战争工事?错,当然不。

如果将长城比作妹子,那么她就是可盐可甜的代表,既当得了花木兰也做得了女娇娥。

除了军事防御,在历史的和平时期,长城上的关城又成了内外沟通的重要渠道,也因为关城互通有无的流通性,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交易的中心,有些甚至发展成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就相当于现在的对外贸易区。

西域贸易

比如玉门关,就是当时沟通西域通道的重要关口。中原百姓越过玉门关,和西域的外族人做生意,而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关闭长城上的关隘,也就关闭了长城内外的经济交流。

随着各朝代统一的进程,人们早已遗忘了长城内外的连天烽火,建造长城的当权者们也许不会想到这座战时的壁垒,在退却了森严和冷峻的色彩之后,在春暖花开的和平岁月中,会形成一座多民族的贸易与文化的交流中心。

在抗拒、隔绝、暴力与融合之间,人们更遵从喜好和平的本性,选择了后者。

滤去杀戮的长城也是格外美好的

02长城究竟有多长长长长长长?

万里长城始于秦皇?这样的说法对,也不对。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就纷纷修建长城以用作抵御别国。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但他也不过是将之前散落在各国的“长城”串联起来而已,也是自那时起,才开始有了万里长城之称。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汉长城:西起新疆,东至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这项伟大的军事工程持续了整整23个世纪,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工程。随着修建年代的不同,它们时而并肩前行,时而互相叠加。

以宁夏段古长城做示意

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18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处。

套用一句广告语,各朝代的长城的总长度,可以毫不费力的沿地球表面连接南极和北极。

历时6年测量,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公布长城的准确测量数据,2万千米显然是一个惊人的数据,这是历史教科书中,秦代“万里长城”的四倍。

登长城而晓千年。自秦朝始,至清朝止,长城就像一条历史上的时间轴,将每个朝代定位成历史进程上的一个个坐标。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星移斗转,每一块砖石上,雕刻着的是岁月风尘、烽火往事。

长城几乎见证了整个民族的烽火往事

03长城可以去哪哪哪哪哪哪爬?

爬长城去北京。这几乎成了不需要选择的默认项。肃穆的紫禁城依偎着巍峨万里长城,满足了人们对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的全部幻想。

但是,仅仅北京一个城市远远不能代表长城。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最长,达多千米。

如果想了解时光带给长城沧桑,也许这些“野长城”是更好的选择。

紫荆关长城

易县·紫荆关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据统计,在这里发生的大小战斗,仅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就有数百次之多。

千百年的沉淀,只留下了紫荆关关城的名气,但真正的历史韵味已经快被现代痕迹侵蚀殆尽了。

真正长城的起始段已经和农户住房融为一体了,荒草淹没了长城的皮肤,只有直立城墙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长城。

所以所谓的登长城也只能是很短的走过一段,至于地道的原始长城因为道路不通,散落在不同的山峦上,就只好远观了。

乌龙沟长城

涞源·乌龙沟长城要说保存最完整的长城,那么非乌龙沟长城莫属。

它是纯正被保存下来的长城段,而不是重新修过的,这段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从明朝至今无人修建开发。

各段敌楼、边墙或完整、或断壁残垣,较好地保留了长城的自然状态,完全配的起“青山似海,边墙如龙”的形容。

从山脚往上爬,途中登山小路都是山民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城墙上残垣断壁,多已破损不堪,但除了自然倒塌的城墙以外,很少看到人为破坏的痕迹。

白石口长城

涞源·白石口长城白石口段的长城虽然能在地图上查到这个地点,但事实上它甚至算不上一个景点,所以实际到达目的地还要用最原始的进村问路的方式才能一点点摸索到登上长城的土路。

白石口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里没有喧嚣,也没有游客的拥挤。走近后,长城的身体已经不再完整,塌下的部分,石头向两边滑落,有些损坏严重中断的部分,无论怎么用力,都找不出它存在过的痕迹了。

千百年来,落寞惨淡的城墙,依旧默默地在这片荒野上坚守着,既沧桑又坚强的令人“心疼”。

长城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发生在明代,之后,它的原始功能逐渐弱化直至消失。伴随着实用功能的退化,长城反而演化成了今人心目中的统一认知的精神图腾。

然而长城是一个太庞大的概念,“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了不起的长城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读。循着万里之长,穿越时光隧道,关于长城的“小盲点”,还等待着更多人的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