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优势 >> 正文 >> 正文

探访我国首条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引领铁路新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2/25

12月3日8时30分,随着次试验列车从北京北站驶出,京张高铁全面转入运行试验阶段,距离年底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高铁,是北京至西北部地区快速通道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同时服务于年北京冬奥会,建成后车程不到一小时。按照“精品工程、智能高铁”的建设目标,中国铁路总公司将京张高铁打造成为我国第一条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速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铁路。

回望历史,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是一条打破“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断言的“争气路”。百余年后,同样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京张高铁,成为引领世界铁路智能化潮流的“先行路”。百年京张,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巨变。

得知京张高铁沿线车站即将竣工的消息,记者日前来到其中规模最大的清河站,实地探访京张高铁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方面的创新亮点。

百年老站变身智慧车站

京张高铁清河站是在老京张铁路清河站原址复建的,位于北京市北五环外。记者赶到时,工地的重型机械仍在忙碌作业,为不久后的竣工验收做最后准备。

从车站的南立面望去,“清河站”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其他高铁车站惯用的隶书字体不同,清河站采用了老京张铁路清河站的站名字体。“这是向百年京张铁路致敬。”同行的中铁建工集团新建京张铁路清河站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宋岛馨告诉记者。

在设计理念上,清河站被赋予“海纳百川”之意,建筑面积比老站房大了多倍,达到14.6万平方米。车站采用曲面屋顶,抬梁式悬挑屋檐等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现了北京古都风貌。

与站外工地氛围不同,走进清河站内,宽敞明亮的站房整装一新,简约有力的曲线与A形支撑结构展现了最新建筑技术,各种设备也逐步安装调试到位。

据介绍,清河站最大特色是铁路、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设计,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北部综合交通枢纽。车站建有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其中,地下二层为城铁昌平线南延及19支线站台层及设备层;地下一层为城市通廊、高铁与地铁换乘空间、地下车库等;首层为高铁进站厅、站台层和新建城铁13号线站台,二层为高架候车层,局部三层为商业夹层。

特别是地下一层的城市通廊,有效“织补”解决了原来被京包铁路、地铁13号线和京新高速公路割裂的城市空间。旅客可从车站直接穿越G7高速路,而不必绕行。

站厅的西立面,是最具科技感的设计之一。这是一面由片玻璃组成的倾斜玻璃幕墙,倾斜角度达到70度。即使在太阳逐渐落山时,也能保证站内有比较好的采光效果,节约了照明所需的能源。

宋岛馨说,玻璃幕墙使用的是智能遮阳百叶,通过阳光感测器,可自动调节百叶角度。“温度高阳光强时,百叶遮挡会更多一些,既保障采光,又避免光照刺眼。”

不止如此,首次投用综合服务中心、首次使用票务综合一体机、首台可视化远程售票机、首套气力输送生态垃圾系统……清河站智能化元素多样,贴心的设计与服务将为旅客出行带来诸多便利。

站内的“售票厅”(综合服务中心)没有传统的售票窗口,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柜台服务,旅客可以先取号,再坐等叫号,完成购票、退票、改签、公安制证、问询等事项。

在检票口,记者看到新型检票闸机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宋岛馨说,京张高铁开通后,电子客票将同时启用,实现一证通行、刷脸进站。旅客进站乘车不需要身份证、车票,只要在客户端进行了实名刷脸认证,在乘坐京张高铁时即可直接快速乘车。

科技与人文元素完美交融

与很多新派建筑一味追求现代设计不同,在建设团队看来,“不息”的文化主题是清河站独有的魅力——车站内处处彰显冬奥会、百年京张、人字形铁路等主题元素。

西进站集散厅的主壁画就集中体现了站房、桥梁、隧道、火车、盾构机、架桥机、铺轨机等元素。壁画中心视觉由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复兴号与年第一辆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火车构成。旁边的八连屏壁画还展示北京地区大型站房,包含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星火站、丰台站、清河站和大兴国际机场站。

在站厅层内错落分布着多个方形的“综合信息岛”,里面放置着支撑车站运行的各类电气设备。设计施工团队在“信息岛”一侧绘制了长城、香山等反映北京地理、人文风貌的主题壁画,在另一侧还装饰了种类各异的石材浮雕,集中展示年以来铁路客站、桥梁隧道等建设成就。

“我们总体的装潢理念是减少广告面积,把更多空间留给文化元素。”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洪涛说,这些浮雕基本囊括了中国铁路“八纵八横”网络,展现当地著名车站和铁路沿线重要桥梁,可以让旅客在清河站候车时就能找到属于自己家乡的铁路文化元素。

站厅中心服务台周边的地面也暗藏玄机,很多小型铜板雕刻都以老京张铁路标志性人字形元素进行艺术设计。设计施工团队还利用一系列对于老京张铁路、京张高铁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数字,在金属板上打造微缩版“京张高铁编年史”。

一些金属板上,若干用横竖条纹、圆圈斜杠组成的特殊符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这些是阿拉伯数字推广以前,曾经在中国民间流行的数字——“苏州码子”,后被用于官方。在老京张铁路的早期标志上,就曾使用“苏州码子”标记里程信息。

站台地面使用五色石材铺装,呼应了奥运元素,也增强了空间识别性和区分度。局部空洞部位采用人字形穿孔铝板吊顶,京张铁路的视觉符号尽显。

车站外,始建于年的清河历史站房同样没有随历史沉寂。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老站房,与老京张铁路同期建造、开通。目前,老站房已被整体平移到车站东北角,修复后会作为博物馆开放。

打造智能化高铁“标杆”

作为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代表了当前高铁建设最高水平及建设方向。虽然沿线地形复杂,施工紧、任务重,但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迎难而上,不仅首次采用了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展现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硬实力,更引领了中国高铁全新升级。

记者梳理发现,京张高铁已创下施工建设的多个“之最”。

以沿线的官厅水库特大桥为例,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满足高铁公里时速的钢桁梁桥梁。为了避免污染北京备用水源地官厅水库,中国中铁首次采用了无轨式可拆卸检查车,整个钢梁在岸上拼装完成再顶推到位,全程没有在水上施工,并创新施工技术大幅降低钢梁涂装对水库水体造成的影响。

再看世界上规模最大、埋深最深的高铁地下车站——八达岭长城站,车站总长米,地下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最大埋深米,车站层、出站层和进站层全部在地下。在建设全长12.01公里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时,更按照环境和文物保护要求,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

在京张高铁的智能运营中,最亮眼的莫过于列车的全自动驾驶设计。据了解,这是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公里的自动驾驶,具备车站自动发车、站间自动运行、运行时间依计划自动调整、到达车站自动精确停车、车门自动控制等功能,可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降低牵引能耗、减轻司机劳动强度和改善旅客乘车体验。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可以为建设、运营、调度、维护、应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务。比如,线路实时“体检”系统可将全线每一个桥梁、车站,每一处钢轨通过传感器连接至电脑,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都一目了然。此外,高铁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将组成动车组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曾在国新办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京张高铁的智能动车组设计了标准配置和冬奥配置两种配置。标准配置在现有“复兴号”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模块,并按照京张高铁的特点改造,以适应山区、高寒地区运行。冬奥配置则进一步增加了冬奥模块,如媒体车厢、放置滑雪板等,满足冬奥会期间运动员、记者和滑雪爱好者的需求。

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包括京张高铁在内,到今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3.5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网从“四横四纵”向“八横八纵”迈进的过程中,京张高铁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姜永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