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资源 >> 正文 >> 正文

北京八达岭长城,被人们称为居庸之险不在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6/12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长城是古代所建造的最伟大工程之一,当年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将七国修筑的部分长城连接起来,最终成为一道异常高大且坚固,而又绵延不觉的万里长城。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陕西等多个省份;在时光的不断推移,以及岁月的逐渐流逝中,长城也无可避免地有所损坏;而今见到的长城状貌,得益于大明王朝的修复。

长城因为坐落在多个省份,因此有着诸多气势磅礴的景点;其中最知名的长城景点,就是位于北京延庆区的八达岭长城;该段长城是明长城的一个重要隘口,也是居庸关的重要前沿岗哨。因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因为一向被人们称为“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北京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处在军都山主要地段,这段长城地势相当险要;站在这段长城之上,居高临下而环顾山河,有一种顿生豪迈之感。八达岭作为明朝的重要军事隘口,以及京师的一个巨大屏障,维护着北方边境的安全。

八达岭是明代长城的重要代表,也是万里长城最为精华的部分所在。据《史记》记载,八达岭长城远在战国时期,便在进行修筑;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墩胎、墙壁残垣的存在;而大致形状与走向,与如今的明长城非常相似。

时光很快来到明朝时期,在弘治年间,先后利用80多年的时间,对长城多里的距离进行修复;后来在抗倭名将戚继光到来之后,便在长城之上自若地指挥战斗。作防御长城,这个里程碑似的工程,很快就发挥出极为重要作用。

关于八达岭长城名称的由来,最早的记录莫过于金金代诗人所作著作内;据悉,在元朝八达岭被叫为“北口”,南北两座隘口的中间,有一条长约40里的峡谷;而在峡谷之中坐落着一个关口,即居庸关。鉴于此,居庸关又被叫作“关沟”;而八达岭便处于居庸关的最高处。

至于八达岭名字的出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个观点是,根据“八达岭”的谐音而取名;据说当初在修建长城时需要转过八道湾,绕过八座巨大山峰;后来经过仙人点化,获建造长城的“八法”,最后便将“八大岭”,变为如今的八达岭。

还有其他说法,是根据“巴达岭”、“把鞑靼”等称呼而来,不过这些都是一些猜测,不具备严谨的论证。不过最值得信任的还是,明代一本名为《长安客话》的书中解释;书中坦言:八达岭属于重要的关外隘口,连接着多处重要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故而将这条“京北第一屏障”称为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上有着不少奇妙的景点,首先就是望京石;该岩石长为15米之巨,高度可以达到1米;这个岩石坐落在居庸关城门以东的地方,是质地极为坚固的花岗岩,上面雕刻着“望京石”三个字。

在八达岭长城上还有关隘,明朝时期曾在各处关口修建挡马墙、边城、敌楼等多处设施;这个关隘从川草花顶为起始路段,经过石佛寺、青龙桥口等多个地方,最后在石峡峪而停止,总长度为12千米左右。

在这段长城之上还有一座岔道城,这座建筑也是建造于明朝时期。经过30多年的修筑才得以最后竣工;整个城墙呈现出不规则的长方形形态,中间有一些鼓起,而两端却逐渐收缩。这座城是由石条城砖、泥土与石灰浇筑而成;在外墙上还预留有马道,墙壁上还射口、烽火台等,显得异常坚固。

八达岭长城上还建造有43座敌楼,外形虽然有些相似,但是内部结构却各有差异。长城上的城墙大概有6至9米厚,平面呈现出梯形的形态。城墙基本都十分宽阔平坦,可以五匹马并列前行,也可以是10个人一起并行。在八达岭东门外,还建造有一座寺庙,这便是望京寺,里面供奉着大悲佛像,还有其他的牌坊,气势庄严而雄伟。

小结

八达岭长城的造型,完美地凸显出万里长城的奇伟姿态;它雄踞于崇山峻岭之间,宛如一条巨龙一般起伏绵延;登上长城,视野所及之处都看不到尽头,无愧为“天险”的称谓。该长城作为我国战略要地,为保证国家的兴旺与发达有着重要意义,是不少游客争相登顶的景点,被誉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