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李池崔丽英网络编辑:郝枫
任彦龙年生于北京,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年,《长城遗韵》组照36幅代表山西省入选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美丽中国展。年,举办个人《长城脚下是故乡·山西长城影像志——中外十城市巡展》。年,参加空中看山西摄影大赛获第一名,26幅摄影作品入选第28届中国摄影艺术展。曾连续参加32和33届华北摄影艺术展,并有摄影作品及文章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艺术报、艺术交流等采用。
《摩云》《巡边》晋北大同长城——云石堡20世纪70年代,任彦龙的叔父是北京前门新颖照相馆摄影师。因此,他童年时就有机会接触相机、摄影、暗房。
任彦龙出生于北京,在大同生活了40多年,十几年前就将镜头对准了大同及周边的土长城。原因是,他以摄影人特有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大同长城与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风韵不同:大同的土长城有一种沧桑美。站在长城边上,心中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后来,他利用休息时间开始了大同长城的主题拍摄,并用心感知大同长城。每一段长城及边堡,他都会拍摄出它们的四季景象,还会走进村庄和村民交朋友,坐在农家炕头上和村民拉家常,用影像记录长城边堡村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他的作品除了光影的语言,还洋溢着人文内涵和穿透历史的温情。
每一座古堡,任彦龙都存有一组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每一个长城古村落都有他可以落脚休息或者吃饭聊天的人家。村民们的讲述加深了他对长城边堡历史的了解,如何拍出长城古堡背后的故事,展现长城边堡独特的地域文化,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因此,他拍摄的长城早已超越了风光摄影,走进了人文纪实摄影的行列。哪个古堡里有古寺庙、老戏台,哪个村庄外有几座烽火台,哪个村庄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他都了如指掌,哪个深宅大院里曾有着让人揪心或者让人感慨的春秋岁月故事,他都能打听出来。
《牧羊春曲》任彦龙的长城摄影不少是以长城边堡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进行的。每次的参赛作品都能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展示长城独有的文化魅力与精神气质。在那组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的作品中,有两张照片是在镇边堡村王才家拍摄的。他跟拍了这个农民家庭10多年,王才的遗照还是任彦龙给拍的,他满足了那位农民最后的心愿。任彦龙的《长城遗韵》36幅个人摄影作品此前亮相第12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他的幅长城题材作品组成的主题摄影《长城脚下是故乡·山西长城影像志》曾在多地巡展过,可以说是用长城影像为大同代言,均获得业界的高度评价。他说自己不是最早拍摄大同长城的摄影人,但一定是拍摄长城特别下功夫的摄影人。每拍摄一组照片,他还会记录下拍摄情景或者摄影背后的有趣故事和突发事件。这些年记录下来的文字约有10多万字,拍摄的大同长城摄影图片已有十几万幅。
《小憩》《风沙残卷边关雪》《吕家大院的童年》年入冬第一场雪下起来时,正是周末。天不亮,任彦龙已经出现在了李二口长城边上。除了拍摄李二口长城雪景外,他还算好了时间,当第一趟高铁开过李二口时,他抢拍下高铁驰过白雪覆盖的李二口长城时的瞬间景象,那是一种动静相依的美。当他收获了自认为最佳的美景时,他在雪地里已经待了好几个小时了。此前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角度,他已经拍摄过了春景、夏景和秋景,就差冬日雪景了。之前他拍的高铁驰过李二口长城的春景曾获“空中看山西”航空摄影大赛一等奖。
不久前,他的作品《以长城的“包浆”留住历史的云烟》组照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他说,自己的作品有幸能从10万余件投稿中胜出,不仅靠的是光影效果、构图方式等摄影技巧,更多的是靠镜头语言呈现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文内涵打动了评委。
《守边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万里长城,我只拍大同这一段。我的业余生活不是在拍摄长城,就是在拍摄长城的路上,用镜头语言讲述那人、那堡、那道墙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大同古长城。”这是任彦龙的心声表露,也是他30多年摄影生涯的真实写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