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思琦
“长城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带来自信与荣耀,它的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引领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前行。”近日,延庆的“80后”摄影师赵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记者走进赵敦的摄影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整整一面墙的摄影作品,运用国际流行的视觉设计现代艺术理念进行了图形化整合与排列,构成了一组组富有独特内涵的图形矩阵。“每个图案都代表着一个符号。”赵敦感慨道,“比如我将长城的图片排列成国际通用符号,火炬的图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再比如工字形图案,代表着长久和稳定。”
谈及长城拍摄,赵敦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正是因为《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出的三个文化带之“长城文化带”,年,赵敦带领团队成员在区文保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课题《视觉·长城档案——北京长城文化带之延庆》,并在延庆博物馆正式开展。上千张长城主题影像吸引一拨拨参观者,穿梭其中,长城蜿蜒、烽火台林立、古堡悠悠、一幕幕传统生活场景恍若亲临,为市民呈现出一部长城历史画卷。
为了此次展览,赵敦团队在前期开展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小到一个图片的摆放位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当时的展览,我们深挖长城文化,对全区具有代表性的长城建筑及相关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影像留存,就是为了把珍贵的照片呈现给参观者,通过我们的摄影作品,感受巍峨古城墙中的历史遗韵。”赵敦说。
梳理长城影像的同时,赵敦也在用镜头去描摹长城的瑰丽,一个好的作品背后,往往是不懈的坚持与执着。为拍摄土边长城的一个烽火台,赵敦经常需要爬到对面山头,寻找合适的位置,一路上,裤子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磨破好几个窟窿,像这样的拍摄状态,对赵敦而言都是常态。
“延庆境内明长城纵横.2公里,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是北京长城遗迹最为丰富的地区,更是一个规模宏大、天然开放的长城实体博物馆。因此,作为延庆本地的摄影师,我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为家乡留下更多的长城影像资料。”
如今,热衷于摄影的赵敦,早已不仅仅是摄影师,更是精通长城历史的“专家”,在他的工作室中,各类书籍“占领”了一整面墙壁。每次拍摄前,赵敦都会将相关的书籍选购回来,认真研读,在他看来,只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内涵,才能真正拍出照片的精髓。
年以来,赵敦团队希望以摄影作品,带给大家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影像,更要带给人们深刻的思维启发,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年,喜讯传来。《视觉·长城档案》项目在北京文创大赛长城文化创意赛区暨首届“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荣获三等奖。
眼下,赵敦团队正筹划如何深挖长城文化,探索长城沿线的生产生活、长城印记、文物等宝贵的历史资源,乃至整个北京长城沿线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
“希望我们的照片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热爱长城,为长城文化带建设留下珍贵的光影资料。”赵敦说。
本文来源《延庆报》如有转载,请注明源自《延庆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