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
十一长假,带着爱人孩子和朋友一家去龙庆峡游览,游玩结束后爱人订了一家民宿,起初我并不知道在哪落脚,便根据导航提示前往。当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一眼看到似曾相识的古城墙建筑,起初还有点诧异,但越走越确定,最后断定这正是久违的岔道村!
时光荏苒,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知名的古城民俗旅游度假区了,实在不敢相信,再次到访这里竟然如此阴差阳错!
记得第一次踏足岔道村是年的事情了。
岔道城西门城墙局部摄于年当时垃圾遍地的岔道城西门关摄于年那时候刚刚对长城徒步感兴趣,在寻找八达岭周边的土边长城时偶然经过这里。可以说岔道村是我探访长城经历的第一步,之前落脚的客栈现在早已不在,所以我对这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曾经的岔道村内如同死城一般,大街空无一人摄于年虽然曾经来过这里几次,但扮演的都是过客的角色。
岔道城卫星图《延庆州志》有记载:“自八达岭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岔道城西门关摄于年岔道城是通往西北的军事据点和驿站,明朝重要兵营所在。于年起工,前后二三十年的不断修筑,终得当今之势。
据史料记载,作为居庸关前哨的岔道城,设有守备衙署,常驻守备1名,统领3名把总,兵丁人。隶属宣府南山路。
年,清军入关后,实行满蒙和睦政策,没有了战火硝烟,岔道城不再驻军设防。退役兵丁就地转为民户,以种田为生,兵城演变成村庄。如今城内外二百多户人家同属岔道村,部分村民就是当年守城军兵的后裔。
听说我要去走走,爱人孩子执意跟着,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当时天色渐晚,迅速办理好入住手续,简单收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的出发了。我所住的民宿离东关门很近,决定登城游览。登城马道有铁门,对于探索欲极强的我来说,这道铁门显然是拦不住我的!
东门关城上向城内眺望岔道城呈不规则长方形,设东、西两座城门,城门匾额分别为“岔东雄关”和“岔西雄关”
东门关城全景东侧层墙局部细节东侧城墙局部及东南角城台城内村落尚保存完好。北部城墙依山而建,整个城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呈船形。
东门关城上景色从东门关上向城内眺望关城上的吐水嘴东门关向北看,茂密的植被已经完全将城墙覆盖住从东门关城上向南几十米距离,便是岔道城的东南角城台从东南角城台回望东门关城东南角位置是一处大平台,类似于城墙的墩台,之前是否存在上层建筑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这里的视野很好,城墙设有垛口、射口、望口等防御工事,防御等级很高。继续延城墙向西。岔道南侧城墙上的景色南侧城墙上的登城马道登城马道下去是一条宽敞平坦的石板路,一道石砌围墙将村房隔开,石砌围墙和城墙间形成了一个通道,应该是专门为了驻军快速登城战斗而设计的专用通道。和民房隔离开来,可以有效防止有占压道路而影响调度部队的情况发生,非常的实用设计。继续行走于岔道城南城墙之上,城墙上随处可见旗杆石。临近岔道城西北角岔道城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大,不一会就快走到西北角,而这里,规整的城墙砖渐渐稀少了,而原汁原味的本体也就凸显出来。搜索了一路,并未发现有文字的铭文转,有点失望。岔道城西南角城台西南角城台夯土层特写夯土层再结实,也敌不过植被的力量想起了鲁迅文章里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自然成了路。”身已在西侧城墙,看到城下还有遗迹延伸,疑似瓮城残墙,待一会下城再去细考。夯土层的侧面并未有植被的破坏,足可见夯土芯的密度之大,几百年来其质量可见一斑!站在北城墙上回望西南城台身在岔西雄关之上这张图将岔道城墙各个时期的特点都体现出来了岔道城墙前后分为几个阶段才得已完工,最早为夯土墙,后来夯土墙外用石块及白灰砌筑,最后在原有基础之上,再用条石和青砖包砌,才有了现在所见的规格。
一处坍塌区域,夯土层外的石块局部坍塌到了西门关城,因现场条件原因无法再向北行走了,只能从西门登城马道下城。
来到西门外,“岔西雄关”四字格外醒目霸气西门向北20米左右就到达西北角城台岔道古城文保碑岔道城西门远景西门外的不明基础遗迹我怀疑这是西门关城外瓮城基础遗迹,因现场并无勘探结果说明,这一切也只是凭我的经验的猜测而已,真实情况还待考察。西门外地基局部天色渐晚,北侧依山而建的城墙还没有探索,而且开始下起了雨,家人在下西门的时候已经回去了,必须要抓紧时间了!北侧城墙局部,可见其保存情况很差顺着泥泞的小土路一直沿着北侧城墙遗址探索,感觉落差很大,和南侧城墙相较,北段完全没有可比性,残垣断壁,参差不齐,依山而建的城墙案例很多,我也曾经走访过,确实没有如此不堪的情况,可见保存程度极差。新老城砖堆砌在一起,已然成为某家的后院了老城墙砖底部还算明显,上方堆砌着现代转头和瓦片,可以判定这段墙已经成为某一户人家的后院了。。被植被破坏了的北部城墙夯土结构一棵大树从夯土层的纵向裂缝伸出,如果任其发展,植被根系会持续生长毁坏夯土层,雨水冲刷缝隙会造成水土流失,如不加以保护,夯土结构迟早会被时间冲刷干净。北侧城墙依山就势,建在半山腰上,借助山岭地势而建,但是城墙保存状况极差,墙体确实严重。坍塌,盗挖,取土情况严重。表面光鲜亮丽,不为人知的一面却如此不堪,这真的值得相关部门反思一下。山坡上植被茂盛,有些地段已经看不到墙体了北侧城墙局部遗存又一处沦为后院围墙的城墙天色已渐黑,而且前方已经没有路了,我没有带照明工具,再不回撤就不好玩了,只得带着遗憾回头了,再加上这里植被茂盛,曾经在古北口徒步的可怕回忆(蜱虫事件),也阻止我雨天探索的兴致。。总之北侧城墙真的让我大失所望。回到村口处,看到了已经保护起来的“岔道万人坑”遗址和方尖碑,记得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无人问津之地。如今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庄严肃穆,甚感欣慰!可惜今日已晚,实属无奈,待日后再行瞻仰!
附:年这里的照片,当时质疑这是什么建筑,这个问题困扰我好几年,但最终我找到了答案!
曾经垃圾遍地的岔道万人坑遗址摄于年回到城内寻找家人,雨点依旧很密,身上已经湿透了。在客栈门口看到爱人孩子正在开心的玩烟花,我站在不远处看了许久,会心一笑,看来大家都找到各自的快乐了。看着家人们玩闹的身影,感慨良多,一会要小酌一杯了!岔道城内夜景岔道城内夜景饭后,独自一人漫步岔道城主街,这里汇聚了关帝庙、城隍庙、泰山庙等庙宇,还设有衙门、公馆等机构,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说如今的岔道古城内古旧建筑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商户住户建筑多以复古形式修建,也算是给现代的岔道城增添了一丝古韵。
几百年来风雨洗刷,岔道城经历过由盛至衰,经历过威名远扬,也经历过没落。幸运的是,它没有毁于战火或人为因素而留存下来,而岔道城将继续扮演其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有诗为证:
迢迢岔道枕重边,高阁登临倍黯然。
百灶营烟明可数,双谯蝶粉绕能圆。
偶逢飞雪关山杳,渐进浮云帝里连。
莫牙金汤坚若瓮,昆阳城小古来坚。
《岔道城北高台值雪》徐渭明
终
年10月5日记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岔道村
喜欢此文章的朋友还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本号北京城墙探索的相关游记:
城墙故事——北京内城东南角楼寻访游记
城墙故事——东便门明城墙寻访游记01
城墙故事——宛平城寻访游记
城墙故事——藏匿在公园深处的北京外城城墙我-炸猪肝拌巧克力酱,一个爱历史、爱军事、有收藏癖的怀旧八零后。迷恋长城和古建筑,喜欢探索古迹和战场。同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