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不到长城非好汉,爬上烽火台,好像嗅到了硝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2/12/17
古北口村位于长城脚下,潮河之滨,是北京的北大门。(王建安摄影)古北口长城,铁血抗战见证地。(王建安摄影)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王建安摄影)年3月至5月的古北口战役打响了北京抗战的第一枪。(王建安摄影)古北口保卫战是长城抗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王建安摄影)

我喜欢登泰山,更热衷爬长城。曾六次徒行泰山极顶,也三次爬越八达岭南长城第八烽火台(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长城分为南北两段)。站日观峰上,极目四望,才感觉己之渺小,天地之广阔。渐触胸怀之博大,顿悟目光宜长远。顺长城亦步亦趋,沿垛口望山外,方有安然无恙之觉;居高临下,即使箭矢飞来,城垛作屏障,何忧之有?收回乱绪,还是爬城为要。

八达岭,峰巅林立,沟壑纵横;山连山,谷接谷。望不见天际,瞧不到山外。试想,两千年前的祖宗,真诚向善,爱护家园。有此远见,拒敌于不毛山地之外,以求安享田园之乐,这真是远见卓识,智慧超群。

今日晴空万里,苍穹一碧如洗,只是神明用神刷一甩,在天际划上了几绺白痕。山下谷风习习,城上暖意浓浓。长城,疏远了十多年,但却时时忆起,并抚今追昔。

10:40到南北两段相连的城楼之下。同伴议定续爬南长城,因为有毛泽东主席爬过的“好汉坡”,且有毛主席的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诱引。长城,名副其实是“爬”,她以坡道为主一一也有台阶要登;而泰山则相反,故泰山则以“登”为主。

这坡则以陡为特征,或上或下,要么弓腰曲背,要么上身后仰。上坡时,头前倾,偶见约mm见方的厚厚的蓝砖,四角翘起,中间下凹,深达二三厘米,就像一口浅底的炒锅。触发了我的浅思:多少只鞋底须多少人多少年的磨蹭才能凹陷这么深啊!且块块如此,路中间为甚。我在想,长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诱惑力?锻炼体魄;爬高采风赏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好汉坡”之名很有挑战力的;山巅之上修的城墙、烽火台,拒敌入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长城,恐怕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

难得的冬阳,明媚如春,和煦融融,把整个长城抹得金光闪闪。往上爬时,踩着满地碎金,沐浴着金风灿灿。过了两个烽火台就让你汗湿衣襟,脖耳梗往下淌汗。宽宽的城墙之上——足够大卡车通过的。密密麻麻地像蚂蚁行乡,个个佝偻着身子,气喘吁吁挤缝爬行。特别是你仰脸上望,弯弯曲曲的城墙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就在这长龙背上,花花绿绿爬满了人群,只见脊背不见脑勺。

这满坡的脊背中,多有老人与少儿,上至柱拐杖的妪翁,下到黄发垂髫的顽童,还有骑在父母脊背上的抱在怀里的娃娃……这是与泰山群体不一样之处。当然,泰山陡峭高远,不宜羸弱与少儿登顶,这是其一;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因素:长城可成为“龙脊”,中华民族信奉己是龙的传人,龙图腾是民族的神明,爬在龙背上,是在亲吻祖宗,有一种自豪傲骨,且容易亲近,老少咸宜——这是我广登五岳雄峰而没有过的感觉。

特别是一座座的烽火台,当你爬上又翻下之时,就好像嗅到了硝烟弥漫战场之味儿,更对祖宗肃然起敬:中华民族是仁义向善的信众,和平相处是本分,相敬如宾是礼仪,来者是客都善待,可往往是马善的人骑,人善得人欺。不得已,只有用千千万万累死了的农夫工匠骨头叠堆起了这万里长城,像范喜良就是其中之一,引得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了长城方见夫君尸骨。

在烽火狼烟四起之时,英雄义士爬上长城用长矛大刀弓弩火炮,以血拼捍卫广袤无垠之安乐家邦。

爬上烽火台,下层设左右通道穿台而过,与下层通道十字交叉的是通向瞭望窗口的洞道,观察敌情及向内传递情报。上层平台,四周近一人高的墙垛,并留有垛口以便前后左右观察,烽火狼烟就在台上燃起。

烽火台越升越高,爬过四台、五台、六台,太阳也渐升至天顶。明光渐强,穿透我身,让我眼明心亮,透视古今,渐明事理。中华民族以守求安,筑墙护城。古代各座州府京都,都以城池护佑。这种文化积淀深厚且根深蒂固。时至今日,一律奉行着以和为贵、做强而不扩张的理念。国门之里做好防御,比如南海造岛,建海空基地,以守南海宝藏不被外侵掠夺;东海有防空识别区……这些都是以善为本守好家园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近午时分,已爬上了第八烽火台下,居高临下,又心升一念:毛主席曾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这也是上策呀!拒敌以国门之外而击之,既救他民也让国内无战火隳突。

一代更强一代,当代中华民族,国之重器叠岀,军舰穿过宫古海峡,游弋于美军设置的第二岛链;海外几处建港,挣脱要塞关卡的封堵;“一带一路”四通八达,境外敌对势力经济封锁也无济于事……祖国的伟大,在于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东亚病夫到跻身世界的奥运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大国工匠到载人卫星……思想解放,这为祖宗智慧的跨越发展。

登泰山小天下,爬长城思古今而明智慧。

下山回到北京,日已偏午,阳光却更加明亮。(王瑞喜年11月20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