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新闻 >> 正文 >> 正文

重走丝绸之路天下第一雄关扼守丝绸之路要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1/8
                            

嘉峪关

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

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游客朋友们好,你们需要解说吗?如果需要,我会为你们解说。”8月21日上午,甘肃省嘉峪关市城市博物馆,一名挂着“志愿服务者”绶带的少年,微笑着询问采访组一行。

8月20日晚,采访组一行抵达嘉峪关市,这座戈壁滩上崛起的城市,处处展示着它的传奇与灵动。嘉峪关市城市博物馆是嘉峪关市的浓缩和大写,从少年志愿者身上,仿佛让人读出丝路咽喉及雄关的文明内涵。

丝路咽喉戈壁滩上品味雄关前世今生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等。

嘉峪关市可谓“袖珍”:全市除开城区只有3个镇,3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仅2万人。作为地市级行政区划的这里,城市化率之高国内罕见。

从地图上看,嘉峪关市如同躺在酒泉市的身边。当地同行介绍,嘉峪关市原本属于酒泉市的前身、酒泉城区管辖。年初,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成立,企政合一的嘉峪关市,从此脱离酒泉,并在后来的时光中,完成县级市到地级市的转身。

历史上,丝绸之路从张掖向西一路走来,嘉峪关因地处关隘,被称为咽喉。张骞出使西域也好,玄奘西天取经也罢,抑或是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这里都是必经之地。

明代,为抵御外来入侵,这里成为明长城修建的西端起点。年6月,嘉峪关关城楼重建,建筑材料的更换,使关城城楼在修旧如旧中更显雄伟。

登上关城,黄色的长城从城下向东伸向远方。放眼四周,天茫茫,山茫茫。戈壁上的嘉峪关市更显美丽与生机。

丝路隘口让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

今年7月初,年亚洲杯赛暨“一带一路”铁人三项赛在嘉峪关市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卢森堡、新西兰、奥地利、日本等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多名运动员一道,在这座国家园林城市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们无不被这座城市的绿色与美丽打动。

“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嘉峪关市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文平说,历史上,嘉峪关一带受恶劣气候影响,茫茫大地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与中原之间已有经济和文化交往,只不过规模较少,加之没有记载,不被人提及。历史上,通往西域的漠北一带匈奴横行,后经汉武帝大军联合沿途诸藩,对匈奴进行夹击,平定漠北。通往西域的丝路得以安全。

当年,祁连山相连的黑山隘口,有三条丝路,嘉峪关为重要关口。正是这一关口,让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并大量沉淀。胡文平说,大量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天山南北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年,考古人员在嘉峪关市峪泉镇发现魏晋墓群,墓中的砖壁画全面反映了丝路盛况。这些砖壁画的历史较敦煌莫高窟壁画都要早。“考古发现,魏晋墓约余座,目前仅开放了二三座供人参观。”胡文平说。

嘉峪关市城市博物馆里,当年穿行嘉峪关的骆驼队历历在目。驻足一幅幅照片前,不禁令人遥想:历史上,穿行这里的商队若不是骆驼助力,茫茫戈壁将如何穿过?

嘉峪关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勋介绍,嘉峪关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始于建市伊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治沙和绿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张勋说。

30多年的坚持,终获回报。如今,嘉峪关市区绿化率达37%以上。环境的改变,让当地人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如今,嘉峪关市建成大大小小10多个城市公园。当地规定:从公园问世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如此,当地所有的景点景区,对当地市民统统免收门票。

相关新闻

戈壁雄关的绿色生活

嘉峪关市区一城市绿地前,“马踏飞燕”雕塑伫立。这座年轻的城市与南充一样,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进入新世纪,以“酒钢”为支柱的当地城市经济,面临转型发展。嘉峪关市依托全国首批5A景区嘉峪关关城,撬动旅游业。得益于周边诸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居延海、额济纳旗胡杨林、黑城遗址、月牙泉、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等,当地旅游业悄然兴起。

然而,住宿难,成为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道坎。部分自驾游者就近到乡村民宅或住宿、或搭帐篷栖息现象,引起当地旅游部门注意。因势利导,当地着手发展乡村民宅。

“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吃好饭”,成为当地对乡村民宅提出的基本接待要求。40余家乡村民宅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旅游住宿“一房难求”矛盾。近年来,当地每年投入万元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让当地业界积极性大增。“敦煌行国际旅游节”“国际房车博览会”“国际铁人三项赛”……让嘉峪关主动融入甘肃省“大敦煌文化旅游圈”。

“嘉峪”,是美好山谷的意思。当地史学者研究发现,历史上,嘉峪关“林泉秀美、涧壑寂廖”。由于气候变化,这里逐渐成为风沙敝日,砾石遍地,戈壁荒滩。

不过弹指一挥间,嘉峪关市平地崛起。丝路古道,河西咽喉的历史足迹浓缩于当地的城市雕塑:“驿使”“雄关之光”“开路先锋”“崛起”之中。

延伸阅读

古丝路文化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贯穿整个景区,有“丝绸古道”雕塑群。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有悬壁长城、水门和古代兵器展览等内容。新建长城,即悬壁长城与水门之间的长城,全长米,由黄土片石夹沙夯筑而成。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

古丝路要冲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嘉峪关防线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它的外围,还有更大的天险和天堑保障,就是祁连山和黑河流域及其两岸巴丹吉林沙漠。古代,人类无法绕行祁连山和黑河,嘉峪关就是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不二的通道。防线上的天生桥口、小钵和寺隘口是要塞。嘉峪关防线处在影响欧亚大陆经济商贸的丝绸之路的要冲上。嘉峪关防线对明朝、蒙古国、西域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嘉峪关防线是人类文明的拐点。

“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刘海李波张松周汉兵发自嘉峪关

内容来自南充晚报

--精彩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