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新闻 >> 正文 >> 正文

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5GVR直播技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2/9/17

旅游作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成为遭受重创的行业之一,与之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文娱等多个全域旅游产业链也陷入了发展困境。

据世界旅游组织6月22日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1-4月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平均减少44%,旅游收入损失约亿美元,其中三月的游客人数下降了55%。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达到同期的80%以上。全年旅游总人次潜在下降规模为26.96亿人次,下降比例为40.62%;潜在损失为.89亿元,损失比例为45.48%。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文旅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网民打卡”成为文旅业发展新动力,短视频成为文旅传播新形式

新冠肺炎疫情重塑了网民生活模式,更多的消费、传播场景将由线下转到线上。因此,“网民打卡”在制造网红景点、扩大文旅传播等方面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短视频是“网民打卡”的重要形式。短视频是一种比文字、图片更为丰富、更具分享精神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手段,能给网民感官、视觉和听觉综合的印象,让用户对旅游景点产生不同寻常的体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庞大的网民规模构成了中国文旅产业的一大消费市场。不少旅游景点被网民打卡后,在互联网名噪一时,成为“网红打卡地”,并吸引更多网民慕名前来打卡。

第二,新技术、新运用与产业进一步融合,打造文旅新体验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运用广泛深入应用,赋能赋智各行各业,在支撑精准防控、保障居民生活、助力复产复工与经济社会全面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技术等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也呈现出与其融合加速的趋势,进一步改变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局、形式、营销和体验。

比如,当前许多景点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智能导游等新技术,丰富游客沉浸式体验,满足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提高智慧景区智能化服务水平。很多景区都开始安装“无接触”人脸辨认设备,旅客不需要带身份证、不需要列队买门票,直接在APP上完成线上预定即可刷脸进入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体验。有酒店测试应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游客分享旅行体验。游客戴上VR头套就可以通过3D形式度身临其境地分享其他游客的旅行记录和观看评价。

第三,疫情催生文旅新业态,开启文旅发展新模式

受疫情防控影响,“云上游”、“数字景点”等旅游新模式迅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据媒体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包括北京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圆明园等景点在内,全国有超过个城市的多个景点,可以用VR全景技术进行参观,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和土特产品。故宫博物院打造“数字博物院”并推出“云游故宫”,输出更多精品数字文化传播内容。网民通过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