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座八达岭。北京的八达岭,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
济南也有座八达岭。济南的八达岭,高峻磅礴,沟壑幽深,壁立险绝。明代济南人、官至户部主事的刘亮采曾写有《八达岭》长诗一首,诗中以“谷口千山更万山,八达之岭层霄间。游人一望心胆寒,尘埃隔绝如重关”之语,形容济南八达岭之高峻险绝。
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一》记载:“八达岭,在双井峪(因地处山峪,村内有双眼井而得名,民国始称双井庄,今属仲宫街道,名双井村)南,大佛寺之径。刘公岩有诗碑。”刘公岩(一作公严),是刘亮采的字。诗碑上的诗,就是前文所说刘亮采《八达岭》长诗,全诗余字,姑不录。清乾隆年间,历城举人钟廷瑛在八达岭上赋有《雨中别家过八达岭作》一诗,诗云:“贫病生为祟,琴书倦更游。有山难就隐,小别亦凝愁。客子占晴鹊(民谚: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家人祝雨鸠(因其将雨时鸣声急,即用以卜晴雨,故呼为雨鳩)。盘空九折磴,跋马(勒马使回转)重回头。”诗写钟廷瑛离家感慨,贫病生祟,琴书已倦,有山难隐,小别亦愁。翻过八达岭,就望不到自己的家乡了,钟廷瑛伫立高高的八达岭上,雨中“跋马重回头”,诗人满腔依依别家、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在八达岭下不远处,有一处名叫“大佛寺”的古迹。康熙《济南府志·建置四》载:“大佛寺,在八达岭下。寺去岭三里,佛去寺七里。”明代按察使李攀龙曾有《大佛寺》诗:“西湖斜日净风烟,北岭岧峣出半天。磴道乍从空外转,楼台已入镜中悬。塔分西域铜瓶势,石记秦官锦缆年。白社但须彭泽酒,青山不用华家钱。波摇玉树堪双映,丹上竹林好独眠。我辈自狂君莫讶,平生未敢谬周旋。”诗中高耸(岧峣)的“北岭”,说的就是八达岭。天路一般的“磴道”,指的是八达岭的古道。
八达岭上这条千年古道,古时是离济南南行的崎岖山路。不过,现在已是水泥铺路。驾车走这条路,许多驾车高手也都会有一种“一望心胆寒”的感觉。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