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最早由孤立的堡和台发展而来,周幽王用来戏诸侯的烽火台便是长城的前身,由于这些建筑物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在御敌保卫战中必不可少,进入战国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当时,诸侯各国纷纷自筑长城,抵抗外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增修了许多新的段落,从而形成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
自秦以后,历代帝王都对长城进行了维修和增筑,其长度早已超过了万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6个省、市保留了长城的遗迹,总长度达10万里。不过,秦长城久已颓圮,现今人们有口皆碑的长城,其实是明长城。明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即年。这一年,朱元璋的军队顺利攻克元大都(北京),将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赶至漠北。为了防止退回草原的蒙古部落南下侵扰,明朝开始重建和修缮北魏、北齐、隋以来的旧长城,并批准了淮安侯华云龙的奏议,“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此后,修筑明长城的工程延续不断,直至明末为止。
要论明长城的名气,还当数八达岭,八达岭开发早,交通最为方便,有高速公路直达,是其他长城遗址不能比拟的。其实,明长城的主体并不在北京,而是在幅员辽阔的河北境内。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横穿河北全境,长达多公里,使河北成为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而且因为这部分长城建筑在王朝腹心地段,建筑水平高,平均高10米,下宽6米,上宽5米,多为结实的青砖石砌成,很多地方可容五马并骑。
河北段长城蜿蜒起伏于太行山和燕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到怀安县西洋河口,分布在唐山、承德、张家口和保定等地段,大小关隘多处,一路经过密林、草原、险峰、低谷,风景多姿,气象不凡,最好地保存了明长城的原始面貌。有人说,只有领略了河北境内的长城,才能真正感受长城之长、长城之巍峨险峻和龙腾九州的气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