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囚徒的印象中,他是最近一些年才火的。
但火起来,就不可收拾。
火到什么程度呢?
一本新书,只要是写他的,不管写得怎么样,一般不会滞销。
因为年来,对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圣贤。
人们都认定,他的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翻看他的资料后,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这是个外国人,曾画出过有史以来最经典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
估计你都猜出来了,达芬奇。
据说达老师是人类有历以来难得一见的天才,
不仅在文艺、建筑、医学和解剖方面有贡献,还在武器发明、水利工程、人工智能等方面一展身手。
这样的人,一般被人认为是穿越体质,因为太超前。
他让你怀疑人生,人一辈子,怎么能这么成功的?
而今天登场的这位中国人,与达芬奇同期(公元至年,共47年,两位天才共存于世)。
当时,他们就像人类社会两颗最耀眼的星辰,闪耀在东西方。
这个中国人,就是王阳明。
不少朋友早就说过,希望看到囚徒笔下的王阳明。
一直没下笔。
因为我一直迷惑不解:一个哲学天才,是如何跨界成为军事家的?
中国历史上的儒士和诗人,数不胜数,大多数只会舞文弄墨,打起仗来,都不太灵光。
典型者如文天祥,气节上震烁古今,诗文写得热血喷涌。
在战场上他为国尽忠,但是可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只能说,隔行有如隔山。
文武双全,实在太难。
但王阳明同志是个另类。剿匪、平叛,难见一败。
如果这样的成绩出现在岳飞、戚继光甚至李自成的履历里,是不足为奇的。
要知道王阳明既非出生在军事之家,平常连土匪都没见过,这么能打,就很奇怪了。
但是所谓牛人,是因为他们总能在自己不沾边的领域,做出令人惊讶的成绩。
王阳明5岁才会说话(跟囚徒一样),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关照自己的内心。
那些口若悬河、语言表达系统过于发达的人,其实很难深刻地洞悉他人,把握时势。
……
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算是很幸运了,因为他们治下的大明,产生了王阳明这样的牛人。
孝宗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接班后做了不少事(“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很多人看到了大明千秋万代有限责任公司的希望。
要知道,之前的明英宗当权时,奸佞遍地,后来连他自己都被北方少数民族瓦剌绑架并囚禁。
由于北京方面相当不积极,故意不配合,瓦剌人差点撕票。
史称“土木堡之变”。
而这也是促成王阳明自学军事知识的最直接原因。
少年时的阳明,由于家学的熏陶,文化知识的学习自然不在话下。
但可贵的是,他在求学的时候能够放眼天下,即根据时势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
他发现,当时的大明,读书人已显过剩,大家痴迷于八股文的比拼,此外再无其它追求。
王阳明所思所想,与常人不同,他主动从旧知识分子的巢臼里跳了出来。
他觉得,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大明建立第81年,对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在全校辩论赛上,他分析道——“很显然,如果缺乏军事人才,将来大明有可能亡于外族入侵”(年后果然应验)。
所有同学都在为参加高考而努力,但他的心思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他爱的是兵法,家里的兵书看完了,到各地书店买,再不行,就四处找人借。
这也正常,毕竟他爸爸王华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俗称“状元”。
状元之子,当然不走寻常路。
王阳明平常最爱玩的游戏,叫做“皇者荣耀”——把同学们分成两拨,不断发起对攻,他自己做总导演,其乐无穷。
一次课堂讨论,他跟老师有段很精彩的对话,这段对话应该载入史册。
王阳明:“先生,天下如今最要紧的事是什么?”
老师:“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科举考试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王阳明:“学生认为,非也。”
老师:“扯淡!以后走上社会,不要说我是你的老师。”
王阳明:“俺的意思是科举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成为一个圣人和贤者。”
“老师、几乎所有同学:切……”
这次对话后,15岁的王阳明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当年,他接连给履新的孝宗皇帝写了5封信,对治国平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只是,这些信都没有回音。
如果说这个国家有万读书人,那给皇帝写信的人至少有10万,皇帝完全没有时间看。
王阳明很失望,他利用暑假时间来到北方,走访了书本上才有的居庸关、山海关,1个月后回到浙江老家。
这次出行,实际上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跟辛弃疾小时候常干的一样),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震荡。
后来他短时间内治理江西、广西匪乱,平定更难搞的宁王朱宸濠叛乱(同样在江西),
一切的源头,应该追溯到他15岁这一年。
延伸阅读
庄子的三棵树,王阳明的一朵花
王阳明:做个心中有光的人
王阳明:世上最可怕的两个字
王阳明: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