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个极端驰名的观光景点,每年来北京爬八达岭长城的乘客更是举不胜举,但很少见乘客晓得此地为甚么叫“八达岭”呢?
对于为甚么叫“八达岭”,有一种说法是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陡峭,传闻所建的长城在这边要转八道弯,超过八座大的山峰,昔日营建这段长城很艰苦,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前后有八个督工为其而死。末了经过神仙的点化,采纳“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带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开发材料运输到山上。是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不过这不是独一说法,再有一种说法跟李自成相关。相传明末李自成率造反大军作战到此,碰壁于长城以外,李自故意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线再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吁一声:“这边的八道岭真实是难以超过,看来强攻是不成!”因而指示造反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边被称为“八道岭”。而“八达岭”恰是“八道岭”的谐音。
不过最可托的说法,应是明朝《长安客话》的诠释,“路今后分,七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由于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域,堪称是七通八达,是以它是古代一条严重的交通枢纽和防守前线,素有“京北第一障蔽”之称。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