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八达岭长城城墙边的山桃花次第开放,春风吹散集聚的白云,湛蓝晴空下,雄伟壮观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亘在群山之巅,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长城这一独特的历史景观,不仅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更积淀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长城蕴含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这些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城脚下的延庆,坚持保护、传承、发展一体发力,努力守护好、挖掘好、展示好、弘扬好这一宝贵历史资源和根脉,让长城文化、长城精神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三代人的文化坚守尽管已经和长城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但一谈起长城话题,池尚明激动、兴奋的情绪依然溢于言表。年6月出生于永宁镇营城村的池尚明,是致力于八达岭长城传说研究和普及传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八达岭长城传说这一原生态文学样式植根于民间,地域性强,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城精神的非物质载体。受爱好戏曲的父母和说书艺人舅舅的影响,池尚明从小就对民间传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他开始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从此,和长城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重点整理、适当加工”,是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十六字方针。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池尚明和他的“采风团”走出延庆,南往昌平,北到赤城,东至黄崖关,为了寻找线索、筹集采访资金,还去亲戚家里蹭过饭、帮菜农大爷卖过菜,整个过程曲折而艰辛。但池尚明一说起来,满是欣慰和骄傲:“那会儿大多都是走山路,有一次我们去怀柔采访,早上快6点从大庄科香屯出发,晚上7点到达,翻山越岭,走了多里地,到旅馆门口时,直接瘫坐在地上,不想动弹,但等搜集到了有价值的故事之后,那些苦啊累啊什么的,就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那几年,池尚明的工作、生活几乎都是围着长城转,靠着两条跑不断的腿,走街串巷、田野采风,两年间就收获了《好汉坡》《白话石》《九龙女智取赶山鞭》《鹰飞倒仰十八蹬》等多篇长城传说故事,且都保持了故事原貌和原有的语言风格。从年到现在,40年间,他搜集整理的长城民间故事已达余篇,多篇被《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故事北京卷》等书刊选用,《孟姜女和最早的一段长城》更是被专家称为“延庆版孟姜女传说独有的”,在“八达岭长城传说群中,独具特点”。图为池尚明(右二)在永宁镇西关村采访长城故事(受访者供图)池尚明对长城文化的挖掘在延庆绝不是个例,恰恰相反,他只是这条漫漫长路上,承上启下的一位。在池尚明之前,延庆人最熟悉的挖掘传承长城文化的人是孟广臣。孟广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人物,生前系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第三、四届文联理事,延庆区作协名誉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在长城那边》,故事集《长城脚下的传说》《八达岭史话》(合作)《八达岭景物故事》(合作)等。在孟广臣的作品里,长城是永恒的主题,长城文化是不竭的源泉。“民间文学永远搜集不完,要坚持下去。”“仅仅自己知道还不够,有机会的话,要把它讲给更多人。”孟广臣的这两句话对池尚明影响深远。“走千家采撷长城故事,倾一生弘扬长城文化”,是文友对池尚明的称赞,也是他日常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年6月,八达岭长城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年9月,池尚明被评为该项目的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打那之后,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在不间断采风搜集的同时,开始进行长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宣传工作:创建“八达岭长城传说工作室”、录制电视节目、开展民间文学讲座培训、举办主题夏令营、与剪纸艺人合创长城故事剪纸、出版口述史……那些藏在岁月和风雨中的长城历史,那漫长历史中的长城文化,因为他的讲述、演绎,而有了鲜活、生动又具体的模样。“我们的目标是以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了解长城、认识长城,并通过口耳相传,推动以八达岭长城传说为载体的长城文化走出延庆、走出北京、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池尚明说。图为池尚明在部队宣讲长城文化(受访者供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池尚明开始主动地培养传承人,王永计便是其中一位。池尚明和王永计在工作上是“师徒”关系,生活里,二人则是“表兄弟”。小时候,王永计就常听池尚明讲民间故事,耳濡目染下,他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年,王永计开始跟随池尚明进行系统学习,目前,已经基本可以讲述八达岭长城传说故事,成为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学习的过程很艰辛,但只要是真喜欢、有兴趣、愿意努力,掌握这项技能就不难。”王永计说。图为池尚明为王永计(右)传授演讲技巧(受访者供图)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他们也开始探索“老”非遗的“新”表达。这几年,王永计跟着池尚明,去了北门锁钥、望京石、金牛洞、点将台等地,实景拍摄八达岭长城传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传播长城文化。“师父负责讲、我负责拍,就像电影一样,一条一条来,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就录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满意为止。”王永计笑道。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去年,延庆区文旅局、博物馆、非遗中心深度挖掘八达岭长城民俗文化,将八达岭长城传说项目中涉及到的延庆区域内关沟七十二景景观的30处故事,打造成导览系统,并在故事发生地设置导览牌,游客到达相应点位,只要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88.html
上一篇文章: 八达岭首条直通车长城巴士9月5日正式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