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时隔14年,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在北京点燃,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如果说,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与改造升级后的京张铁路北京至延庆段S2线开通运营,“长城号”和谐内燃动车组划出一年一度“开往春天列车”的最美弧度,是中华民族一雪百年屈辱涅槃重生向世界展示自我的“集结号”;那么,年北京冬奥会与世界首条智能高铁“瑞雪迎春”冬奥列车完美演绎出的中国速度,则无疑是厚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与世界美美与共,视觉冲击与精神震撼激荡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年的初春,抱病参加远东国际铁路会议返乡途中的詹公天佑,最后一次登临长城,远眺京张铁路,面对国弱民贫、山河破碎的泱泱中华发出如此感叹!
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也就是关沟,是必经之地。线路依山傍水、蜿蜒曲折,长城在山巅期盼俯视、轨道在谷底不屈前行,铁路线路蛇走龙行在青龙桥站,以“人”字形线路完成了神来之笔,并在这里实现了与长城的交汇。“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挺起钢铁的脊梁,成为近百年来民族复兴的奇迹和中国叙事的主流。
年10月,一声响彻山谷和云霄的汽笛,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横空出世。不屈不挠的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击“中国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的狂妄论断而彪炳史册。
年初春,一群穿着粗布衣衫带着还未散尽的硝烟的人,没有胜利者的喜悦和骄纵,却怀揣着“进京赶考”的谦虚和谨慎,沿着詹天佑当年修建的这条铁路,颠簸跋涉第一次落脚清华园站,并随后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始带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白手起家、追赶复兴。
年4月24日,詹公铜像在青龙桥站落成;年4月,詹天佑和妻子谭菊珍合葬墓迁至此处。
年12月30日,在詹天佑逝世周年、京张铁路建成周年之际,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线路奇迹般地从青龙桥车站下方四米处穿越,在地理空间上新老京张线路被定格为一个“大”字。
年12月30日,在京张高铁开通一周年之际,新老京张铁路立体交汇点纪念碑在青龙桥站揭幕。
年1月6日,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全球首创时速公里并搭建5G超高清演播室的“瑞雪迎春”号动车组鸣笛首发。
“视公事如家事”。这是詹公天佑当年在《敬告青年工学家》一文中的殷殷嘱托。
青龙桥站,始建于年,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脚下。而青龙桥的“桥”,从被命名开始,似乎就被赋予了更多特殊的含义。
年,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来到青龙桥车站任扳道员,11年后杨存信就出生在车站对面铁路宿舍的石头房子内。杨存信生在车站、长在车站,每天看着火车奔跑、枕着汽笛入眠,青龙桥车站的一花一草都记录着他的童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曾经是他的玩伴,詹公天佑塑像以及其背后的坟茔,更是他还在儿童懵懂之时,就再熟悉不过的“家人”,那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20岁那年,杨存信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旗,正式成为青龙桥车站一员。从扳道员到助理值班员、从车站值班员到小站站长,十年磨一剑,这一干就是近4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车站游览参观甚至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拜谒的旅客、游客络绎不绝,提出的各种疑问与咨询不断困扰和考问着他。从此,保护好小站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发掘自己不知道的青龙桥往事,讲好并传播京张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成了杨存信站长除日常工作之外最热衷的事业以及乐此不疲的嗜好。
“视公事为家事”。随着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旧事被挖掘,一个又一个谜团接踵而至,杨站长逐渐明白了父亲殷殷嘱托背后的良苦用心。他更像上满弦的陀螺,一有时间就跑书店、查资料、拜专家、收集老物件,积极奔走,呼吁保护修缮青龙桥车站。
年4月,杨站长在收集整理青龙桥站资料时意外获悉,当年民国政府曾经组建了一个“西北考察团”,沿着京张铁路一路北上,在青龙桥站拍摄了大量历史照片。其中主要拍摄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著名摄影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明经先生。几经辗转多方打听,杨站长终于与孙明经先生之子孙建三教授取得了联系,让杨站长喜出望外的是,孙建三教授不仅爽快地答应提供旧照资料,还提出择日亲自送到车站。
年6月30日孙建三先生如约而至,此时距照片的拍摄时间年6月30日正好是78周年。据孙建三先生介绍,当年父亲在青龙桥车站拍摄时,就曾答应时任站长留照片以纪念,不曾想七天后“七七事变”爆发,不仅打乱了考察团的行程,整个中华民族更是进入了全民抗战艰苦卓绝的苦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后,孙明经先生也曾多次试图与车站取得联系而未果,这也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弥足珍贵的记忆、两代人的夙愿、重归“故里”的照片,如今这些珍贵的照片,已经成为青龙桥站最直观重现历史原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的春天一场不期而遇的瑞雪,将青龙桥车站与古老的长城装点得银装素裹,冬奥会的圣火刚刚在毗邻小站的万里长城上传递。2月4日,杨站长在小站守候,全程观看了冬奥会开幕,这是他从年担任小站站长以来,在车站度过的第三十个春节,也是他退休时刻的即将到来。作为出生在车站,看着詹公天佑铜像,在老人家注视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故事,他的一切,也许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本就属于这里。
岁月成就了历史,历史记录着岁月。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长城与京张的并行,历史与现代的交汇,高铁与五环的牵手、中国与世界共舞,这本就是历史的注定、天地合德的图腾。
我们无法超越历史,但却可以创造和推动历史。现如今,日行千里、同城与多城,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从京津城际到京雄城际、从京哈高铁到拉林铁路……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白山黑水,一张日益延伸不断完善的国脉与高铁网络,正在改变和重构着共和国的地理版图,成为多少国人追梦圆梦的日常必须。亦如当年,詹公天佑奇迹般修建了著名的“人”字形线路与京张铁路,留下百年传奇一样。新一代京张人已经接过历史与新时代赋予的接力棒,伴着京张高铁成长、在服务保障北京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中淬炼,并开始续写属于自己的时代传奇。
文/李溢春(作者来自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年05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