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八达岭 >> 八达岭资源 >> 正文 >> 正文

景俊美遗产廊道与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澎湃

来源:八达岭 时间:2023/2/8
北京治疗皮肤科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景俊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摘要

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等相关利益主体,需要对遗产进行动态化管理。在具体的行动路径上,需要在精准评估、分层判别,资源挖掘、景观规划,解说展示、系统设计,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有机配合,打造“山水长城人文北京”,不断提升北京地区的区域活力。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历经多年,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今天,长城早已脱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工程性质,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层面。北京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长城景区中开放时间最早、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地区,有较好的文化、生态和经济基础。作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建设项目,北京长城文化带主要分布在北京西部和北部区域,是重要的绿色生产涵养区和民俗旅游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构建,有利于推动长城周边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协调发展,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遗产廊道(HeritageCorridor)是大型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与开发的新理念、新方法,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是对较大范围内遗产保护的一种有益探索,与我国文化遗产具体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有契合之处,有助于帮助建设北京长城文化带。作为一种系统化保护措施,遗产廊道主要包括物质性的遗产区域、游览性的交通线路、沟通性的解说系统以及生态性的绿色廊道。在具体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应用中,注重对遗产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反对大拆大建;尊重现存的自然社会景观,在取材、设计等方面相互协调;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分区域、分时段开放。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必要性

借鉴遗产廊道理论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首先要对构建的价值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资源情况做全面梳理,确认长城文化带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价值意义。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对长城及其周边资源整体保护开发有重要价值。北京长城一直是历代封建社会的军事要塞,至今仍遗存大量的历史文物。它弥补了历史文字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军事活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例如,北京长城保留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构造工艺及材料,其附属的古村落城堡部分保存着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和非物质文化技艺。这些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的文化习俗。北京长城地处西部和北部山区,是北京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中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处的山脉是构建北京自然涵养系统的理想依托。开发较为成熟的八达岭长城可以为北京长城其他段落的开发提供经验,从而促进北京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北京长城作为国内外的知名地标,成为很多展会的首选,如电影发布会、音乐会等。这促进了北京长城地区的经济发展。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不一。在规划管理上,缺乏整体展示系统和统一的旅游规划。北京长城多以点状分散展示和攀岩观光为主,使得长城深层的综合防御体系、地域文化特色及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难以被大众熟知。比如明代建立的九边重镇中蓟州镇东、中、西三段防守系统,以及戚继光在负责蓟州军事防务时进行的改良,这些都没有得到整体而有效的展示。在管理模式上,有区级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如八达岭长城;有旅游公司为主导的模式,如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还有大量以驻村镇为主导的模式,如响水湖风景区。不同的模式在管理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使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在现实中充满着不均衡性,这直接导致北京长城“旅游极化现象”突出。以北京长城中的“名牌”——八达岭长城为例,年1月至10月,最大日承载量超过10万人次,共接待游客量超过万人次。相比之下,司马台长城、黄花城水长城等景区游客则相对较少。如此不均衡的游客分布,不利于北京长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资源情况。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资源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遗存相对丰富,二是对资源的统计较为完整。北京长城文化带区域涉及长城的景区有34处,其中八达岭、慕田峪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此外,北京长城还有大量的“野长城”属于非开放区域,但也受到了很多旅游和摄影爱好者的追捧。北京长城沿线的多处古村落,大多发展为民俗旅游区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这些展示资源由官方进行了完整的调查,为后续的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构建北京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具体路径

明晰相关行动主体的权责与义务。对于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构建实践,要发挥好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三者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政府作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设计者应做好规划和组织工作,设立相关机构进行专门管理,合理配置资源,统筹文化带构建。非政府组织应在资源的深度挖掘、生态保护、旅游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吸纳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深入参与,形成文化带共建、共享的局面。同时,北京长城文化带要重视时间和空间的动态性、系统性。有学者在借鉴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模式基础上,提出“整体观照,区域管理”“推进公众参与、伙伴制管理”“加强监督、监测管理”等思路,这都有助于推进长城文化带的构建。

精准评估——分层判别。在遗产廊道资源评估方面,有学者提出以“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历史相关”为准则,划分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并构建其价值评价体系。或者针对“点、线、面”提出不同层级的保护策略及专项措施,从理论上有效指导相关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实践。通过对资源的探勘与汇总,形成对北京长城文化的初步认识。对已知资源进行精准评估,确定资源种类,进行分层判别,为下一步的资源深度挖掘奠定基础。政府要合理规划,最大限度显示北京长城文化带各区域的价值,从而增加整体的附加值。

资源挖掘——景观规划。北京占据全国长城资源的5.38%,除已开发的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居庸关等部分长城外,还有大部分未开放的“野长城”集中在欠发达的边远地区,这些资源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具体而言,要在前期评估和分类基础上,设计资源挖掘流程和路线,同时结合当地城市景观规划进行系统选择。北京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准备设立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区域作为第一批入选单位,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类。如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密云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八达岭园区等。国家公园体制作为遗产廊道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将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统合,与北京长城文化带构建形成有机合作。

解说展示——系统设计。对于遗产廊道而言,解说系统是最后的呈现,国内不同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和组织体系有所不同。有人从遗产的地点和内容出发,设计了包括静态的展览、图片展示和动态的幻灯片放映、自我导向型设备、讲解员解说和参与性活动等解说系统。有人按照时间顺序,将遗产点进行主题分类,同时进行解说系统的线索与主题提炼,形成解说系统。除了遗产廊道的空间和时间原则,还有学者从解说主题的层次出发,借鉴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经验,构建核心解说主题、次级解说主题、解说主题和代表区域组成的解说框架,将层级解说系统分为解说框架、解说媒介、标示系统三个部分。北京长城文化带要有核心主题,统合各子主题,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规划科学的解说框架。根据解说框架选择相应的解说媒介,既可以使用传统的视听媒介,也可引入新型的VR、AR等媒介形态,拓展传播样态。建构具体的长城文化带标示内容,设计相应文字、图片、视频等视听材料,全方位展示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

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遗产保护策略,遗产廊道理论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系统与原有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北京长城文化带的游览路径按照距离远近,大致可以分为短途的公路汽车路径,中途的“铁路+公路”路径和远途的空中路径。依托北京作为首都的区位优势,三条交通路径都相对较为便利。但北京长城多处于北部、西部山区,地势起伏不定,交通设施相对不便。应把这些“边缘地区”纳入全市交通网,打通“最后一公里”。坚持定制化思维,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合理配置相应设施的规格与数量,因地制宜建设医疗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避免将整个文化带用“一刀切”思维进行布局。

文章发表于《前线》杂志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