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尊是泰山,这句话听着不以为然,想着高度仅多米的泰山怎么就成五岳之尊了?而对泰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即便你多有耳闻,如不亲身实地前往,也无法感受其震撼。
作为一个已登遍五岳和黄山的人,如果让我给五岳和黄山排个名,第一还是要给泰山,当然在登泰山之前,我多是对泰山不屑的。
泰山所在的城市叫泰安市,在山东省不太起眼,吸引海内外的名气多在泰山这座名山,所以泰山所在的泰山区就是泰安的市区。和黄山、华山等离市区较远不同,泰山离泰安市区就近在咫尺,可以说泰山在所有名山中,通达性是最好的。
对于乘坐火车的人来说,去泰山的交通实在太方便,每天南来北往的车众多,如果你是乘坐普通火车抵达泰山站,泰山就在你下车几公里的正对面,腿力好步行即可,如果你是乘坐高铁抵达泰安站,下来后打车也仅有十来公里的车程。
中国第一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说实话,这么重要的信息,我也是去泰山的时候才知道。关于自然,泰山的景色不算佳,不属于赏心悦目那种,如果仅仅是当作一个赏景的地方,可能在众多名山中,它完全进不了出众的名单。不过一旦把泰山赋予在某种“宏大”的语境中,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而这种语境也是实实在在的宏伟庞大、震撼人心。
泰山的景色以石头和泰山松为主,整个景色比较单调,不过细了解才知道,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神秘复杂,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地质构造以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为主,距今已有5亿年更远,是我国研究寒武纪时期地质的重要场所。
而在文化上,说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一点也不为过。
从没有一个地方,一座山脉,被赋予了如此高的神圣地位,在登泰山的过程中,你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似乎你是在同古代的某位帝王一同在登山。在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上,从秦始皇第一次登顶泰山开始,从汉武帝开启了在泰山封禅的进程后,泰山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素来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一场畅快淋漓的登山和历史人文之旅
12月的中旬我去了一趟泰山,彼时正值初冬峭寒,山顶的温度极低,又说今年是5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爬山的人稀稀少少。不过按我的经验,冬天登山最舒适的,一方面人少清静,一方面寒冷时候,一切自然景色都显得凌冽纯净,而人在冷的时候经历这种长时间有氧运动又很舒服。
至于登泰山,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红门登山步道开始,最后返回至红门,这一来一回全凭脚力,用一天的时间来规划,全程步行则显得充实也不会很累。对于中国那么多名山而言,泰山对于徒步登山的人来说,也许是最友好的,一天时间徒步来回,多数人都可以做到。
(登泰山最难的一段,升仙坊至南天门)
插播:泰山登山的入口有两个:红门和天外村,而坐索道的地方统一在中天门(登山一半的路上),如果你只想领略到泰山徒步的精华,可以在天外村坐观光车到中天门,然后在此徒步上下;如果你全程都不想徒步,可以先坐观光车到中天门,然后在中天门坐索道上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徒步和索道结合的方式。
早上8点抵达红门步道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不用太早也不能太晚,这样在下山的时候大概是下午3点,3个小时下山的时间比较充裕,正好就可以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山下。
住在泰山火车站旁的泰安区当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7点起床后在酒店或者外面吃完早饭,打个车或者骑个共享电单车,十来分钟便能到红门景区步道。
(泰山区随处可见的电单车)红门徒步线路游览景点
整个大泰山景区的游览景点太多,当然主要是泰山景点和岱庙景点,通常买泰山门票都包含了岱庙景区(游玩泰山后,第二天免票游岱庙是最好的选择),而至于泰山的景点实在太多,一天游览完实在困难,不过想探究其精华,走红门路线就对了。
(登山起点红门)从红门开启的登山线路,下起红门,上至南天门,是泰山的中轴线,也是一条完整的登山线路。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大多是沿着这条路线盘桓而上,所以也称为“御道”,同时善男善女朝拜进香也是沿着这条路前行,所以又称为“神道”。
在这次登泰山的路上,我也见到了一步一台阶一磕头的信徒,为他们的坚忍所佩服,不知道这几千几万道台阶,他们要多久才能走完。
而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从红门开启的登山路线,就见证了泰山年来最精华的文化历程,上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在此路走过,他们登山临水、赋诗抒怀,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碑刻,似乎这是一条“古诗之路”、“书法之路”。
从红门至南天门这一路的主要景点大概有几十处,建议下载一份语音导航讲解系统,以免错过一些景点,另外很多景点的背景知识很丰富,边听边看,如此才能对泰山刮目相看。
其中主要景点有: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快活三里、云布桥、五大夫松、朝阳洞、对松山、十八盘。
而这其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就是登顶的最后一段路,十八盘。
先要说明的是,登泰山的路全部已修好千年之久的石阶,虽说稳固安全,但一抬一放也是很伤膝盖,而登泰山的险峻就在于台阶的垂直高度和面宽,十八盘就是登泰山的最后一段,共有多级台阶,不足1公里的里程但垂直高度却有米,面宽也非常小,所以看上去非常陡峭。对于喜欢登山的来说,也许只有在这一段,才能感受气喘吁吁,缓缓停留一歇的感觉。而在下山的时候,因为垂直度高,面宽窄,就更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半点马虎。
十八盘之于泰山的地位,正如八达岭之于长城;兵马俑之于西安;长空栈道之于华山,它是泰山登山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早上9点开始登山,边走边听边逛,大约4小时可以登顶南天门。到了南天门就意味着上山之路告一段落。
到了南天门后,在泰山之顶有许多极其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天街、舍身崖、碧霞祠、孔子庙、玉皇顶、瞻鲁台、无字碑、五岳独尊石刻等等众多人文景点,全部游览走过一遍大概耗时2-3小时。
这些景点背后多有一番故事可讲,建议下载后语音讲解或做好攻略,比如玉皇顶旁的无字碑故事,这块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形质古朴浑厚,但碑面却空一字,人们称之为“泰山无字碑”,至于此碑究竟何人所立,建于何时,是个疑问。在明清的时候,许多人认为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书,乾隆皇帝更断言:“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所立,据史记记载,前年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可见汉武帝确实在泰山顶立过碑,至于为何无字?解释说,说汉武帝登泰山极目远望,面对苍茫辽阔、浩瀚无边的天宇,也许已经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他对上天的崇敬,于是立了一块无字碑。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泰山景区多不胜数,所以旅行者每到一处,其实都可以细细品读其背后的故事,毕竟泰山这座名山,承载的历史和典故,实在太多了。
另外说到泰山的自然景致,通常是说泰山有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而人们最热议的是泰山日出,如果你有此想法,建议在泰山顶住一晚,第二天定好闹钟起床观赏。最不建议的是为了看日出,夜爬泰山,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泰山游览的精髓在登山途中的每一处人文景点,绝非一个日出,毕竟论震撼程度,泰山日出其实较为稀松平常,泰山日出更多也是赋予了平安喜乐的功能。
这样在山顶游览、休息2-3小时后,下午3-4点,便可以考虑下山了,下山的路比较轻松,但更要缓慢、小心,特别是石阶路的下山,坡度比较抖,最好留足够的时间,3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急忙匆匆的下山,很可能事后你的小腿要疼个几天。
下午5-6点抵达山下,是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这样全天的徒步时间在9-10小时,里程16公里左右,单边一趟是7公里左右,海拔上升1米。
泰山上的消费,非常平价
不知道此前谁说的泰山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15元,不确定是不是我冬天上山的原因,总之泰山上的消费很平价和透明,比山下的物价高不出2倍,矿泉水的价格不会超过5元,泰山小吃煎饼的价格(卷大葱鸡蛋火腿肠)在8-10元,泡面10元加开水,泰山山顶一晚的住宿普遍在-左右(不含餐的标准间),可以说价格很平民了。
不过也许是近些年景区在政府和媒体的监督下,越来越趋于一个合理的市场竞争价了。
岱庙
来到泰安,岱庙是和泰山一样必去的景点,岱庙的名气没有泰山大,但岱庙是历朝历代皇帝亲临泰山在此举行封禅大礼的地方,其建筑群建筑规格极其高,是皇宫级规格。有一个冷门的信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四大古建筑群分别是:泰安岱庙、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由此也可见岱庙古建筑群的宏伟壮阔。所以,从泰山上下来后,最好第二天留个半天时间来游览岱庙,而买了泰山门票也就免了岱庙门票。
天贶殿是岱庙里最核心的建筑,天贶殿也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为“东方三大殿”,其修于多年的宋真宗年代。
公元年,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笠年,下诏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
天贶殿殿堂内供奉泰山最高神“东岳泰山之神”,“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岱庙的地位也皆因泰山神的地位而升级,唐代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时封为“天齐仁圣安”。元朝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认为给泰山神加封号视为不礼,故去掉所有封号,改称为“东岳泰山之神”,凌驾于皇位之上,从此岱庙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东岳神府”的盛名了。
游览完泰山和岱庙,泰山之行也就可以结束了,一个普通的时程安排可以是:周五晚高铁抵达泰安站,住在泰山区;周六一天登泰山(或住山顶或不住);周天半天游览岱庙,周天下午回;一共2天的行程安排很妥当。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说“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浩瀚两千年多的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名人登过泰山已不可数,但那些流传下来的名句都闪耀在文化的长河中,让泰山超脱于地质概念,在文化中永远区别其它名山,这也是其它所有山脉山峰都难以企及的。
作者简介
西川:旅行家、自媒体人、半袋子理想主义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