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三月天,又是踏青赏景时。今年是“虎年”,北京有两处以“虎”而称的著名景观:“虎峪辉金”和“虎峰叠翠”,不但历史悠久,且多有掌故与趣闻。虎年游“虎峪”登“虎峰”,探古迹之幽,寻名胜之奇,品异景之韵,乐在其中。
虎峪入口
虎峪风光
虎峪辉金
李自成由此智取北京城
“虎峪辉金”为“燕(昌)平八景”之一,元明清时期已负盛名。
虎峪沟地处昌平与延庆交界处,大致呈南北走向,长12.5公里,以自然山水为主,两侧悬崖峭壁,群峰列峙,且山石多呈虎皮斑纹状,如众虎盘踞,故名“虎峪”。故明代崔学履诗曰:“岩石齿齿如虎踞,林麓莽莽稀人家。岚光袭衣浑赭色,树影拂地铺金花。”《长安客话》称“虎峪,在西山口内,为天寿山白虎”,而清代《日下旧闻考》则称“虎谷亦作虎峪”。其石壁相错、青峰插天,素以“神岭千峰”著称。元代监察御史、文学家周伯琦寻游此地后,称这里的地形如“苍龙左蟠拿,白虎右踞蹲”。
虎峪峰峦叠嶂、水秀谷幽,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为历代文人墨客寻访之地。元至治元年(年)进士、礼部郎中吴师道曾慕名寻游至此,遂赋诗《留昌平四诗》,其二《虎峪淙淙泉》赞曰:“居庸古塞口,诸峰并嵯峨。左转万栗林,黄叶堕残柯。路出草棘间,石沟泫微波……”明弘治十五年(年)进士、四川道监察御吏雷宗也对这里的景致赞誉有加:“山回青霄以虎名,深红浅绿自分明。四围远近云何翳(yì),一望高低日正晴。爽气不教行处人,清风偏向晚来生。几回欲借王维笔,写出无边胜概情。”面对虎峪绮丽之景观,诗人感叹道:即使把唐代大诗人王维那只笔借来,也无力对这里的景致进行赞美与抒情。
清雍正八年(年)进士、太仆寺卿陈兆仑与友人骑行于虎峪沟,北出居庸关,为这里的景致所倾倒,遂赋《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天下九塞此雄北,过此回头望北极。驼山虎峪雪初消,绝少丸泥唯乱石。乱石荒荒非一形,面目欹(qī)倾不可识。奇鬼侧出不惭丑,困兽前奔忽回偪(bī)。”
虎峪地处古道关沟东侧,而关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抵八达岭长城,往西北可以通延庆、怀来、宣化、张家口、内蒙古等地;南经居庸关,可达南口古镇,向东南至昌平和北京城。
据传,明崇祯十七年(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欲东征北京,推翻明王朝统治,遂派军师及探马(侦察骑兵)探寻路线。几日后返回,禀告闯王:“太行八陉”系八条东西横贯之峡谷,均可东征北京,唯第八陉之“军都陉”最宜。其地处北京城之西北,层峦叠嶂,悬崖夹峙,有虎踞龙盘之势,沟深林密,宜于隐蔽而行,且明军多调往京城,驻守较少。李自成与众将协商后,决定从“军都陉”进军北京城。
据传,李自成率义军抵达八达岭,进入关沟,并顺利通过居庸关,继续南进,欲攻占南口镇,不承想在南口镇北面遭到明军的阻击。几次交战,不得而进。情急之时,有牧羊老人献计:说由此向东,有一条密林掩映的山路,直通虎峪村。村旁有虎峪沟,长约20余里,没有明军把守,沿沟谷向南走,可绕过南口镇,出了虎峪沟口再向东南,经太平庄、西山口,便可到皇陵(十三陵)和昌平城。谢过牧羊老人之后,李自成命百余义军继续与明军征战,以吸引其注意力,另率大军按老人所指引的道路,向虎峪沟进发。几个时辰后,大军沿虎峪沟顺利到达西山口村,然后派出两支人马,一支直捣皇陵,一支向昌平城进攻。当日,义军攻破昌平城,暂时休整后,自沙河向南而行,攻克北京外城,进入德胜门,随后直奔皇城。
虎峪沟最负盛名之景致,当属“虎峪辉金”,为“燕平八景”之一,也称“虎(贞)峪晴岚”,又为“居庸八景”之一。明嘉靖年《西关志》称:“本(居庸)关东南二十五里有山,势若虎踞,远映晴辉,岚光耀日,习习谷风时出其下。”而隆庆年《昌平州志·地理志》则记为:“虎峪辉金:(昌平)州西十数里为虎峪,下有土冈,名小金山,在西山口之内。其山岗不甚大,日午,人过山下,衣面映如金黄色。”另有无名氏诗曰:“虎谷名金山,客行初未识。日午山下过,人衣金黄色。”由此可见,中午时分,倘若暖阳斜照,小金山的色彩会更加金黄迷人。
有学者考证:《昌平州志》中的“小金山”位于今昌平区西山口村西北,因山岗是由氧化铁或带氧化铁、氧化锰等的黏土构成,土壤表面主要呈暗棕色,局部呈土黄色或红色,在地表土层相对裸露的情况下,当正午的强烈阳光照射到山岗上,便映成金黄色,甚是耀眼,景致奇特。
清康熙三十六年(年),康熙皇帝率大军亲征噶尔丹,回京途中经过居庸关,当有人告诉他附近有“虎峪辉金”奇景时,便欣然前往,此时正是艳阳高照,直射山谷,辉金耀眼,如群虎盘踞,康熙皇帝龙颜大悦:“京城百里之距有虎踞龙盘,保我大清江山永驻!”
而今,虎峪已辟为旅游风景区,内有自然景观30余处,仍以“虎峪辉金”为胜。
虎头山舍利塔
虎峪风光
虎峰叠翠
阳春三月万树杏花竞放
“虎峰叠翠”是“八大处十二景”之一,为春日京西赏景之佳处。
虎头山位于石景山区北部,其主峰是一座整体山峰,虽不特别陡峭,但山峰石质骨露,峭然突起,形似气势勇猛的虎头,故名“虎头峰”,为西山中不可多得的奇景。
“虎头峰”之得名,源自一个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早年间,八大处一带山高林密,有一只老虎隐于山中,时常下山危害四方百姓。此事传到20里以外的香山卧佛寺,佛祖驾祥云来到这里一看,果然有一只老虎盘卧于山中。心想:恶虎盘踞山林,生灵涂炭,实在可恶。如不除掉,后患无穷。返回寺院后,便传大雄宝殿内的弥勒尊者(十八罗汉之一,俗称伏虎罗汉),令他到八大处伏虎除害。伏虎罗汉来到老虎出没的山林,发现老虎正在睡大觉,便拔出宝剑,刺向老虎。谁知老虎一声猛啸,震彻山谷,接着纵身一跳,直扑过来。于是伏虎罗汉与它拼打起来,经过几个时辰的恶战,老虎气势大减,要夺路而逃,伏虎罗汉顿施法术,将老虎幻化成一座山岭,那座高峰形似气势勇猛的虎头,故称“虎头峰”,而将这座山岭称为“虎头山”。
虎头峰为初春时节西山赏花胜地,尤以杏花知名。阳春三月踏青寻香入林,虎头山麓万杏齐发,花团锦簇,似瑞雪纷飞,故有“春山杏林”之美誉。民国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曾隐居八大处“柳溪山房”,遍游京西胜景,经日笔耕不辍。他在《西山名胜记》中对“虎峰叠翠”多有赞誉:“此处杏林不仅山上平地随处皆有,惟山上者当春日开花时,自下望之,更入画境。”并赋诗曰:“举目虎头峰,迤逦尽红杏。春山施薄粉,望之若仙境。策杖前去寻,到来亦俄倾。千株花齐发,高下遍山岭。林中宜久停,徘徊尽游骋。花好时无多,逢之亦何幸。风动天雨花,恍到尚书省。叹赏不忍离,莫负此美景。白日落西山,且待明朝领。”将这里的景致赞美得淋漓尽致,令人好不向往。他甚是喜爱这里的景色,年逾七旬时,还在春日里登上虎头峰,尽览“春山杏林”之美景,遂即兴赋七绝一首:“虎峰赏杏艳阳天,一色成林树万千。落瓣纷纷飞绛雪,徘徊四顾拟神仙。”好一幅春日景象。
《西山八大处史话》将“虎峰叠翠”之“叠翠”记为“春夏之际,虎峰下翠柏层层叠叠、蓊蓊郁郁、莽莽苍苍、生机勃勃,甚是幽雅”。“虎峰山与平坡山、卢师山三山相连,尤以虎峰顶乱石巍峨处,常现云奔雾走,树转风移之像,尽显‘翠峰云断’之意境。置身近观,山间映翠湖碧波荡漾,灵光宝塔巍峨,殿宇宏丽,古木参天,游廊迤逦,钟声悠悠,香烟袅袅,景致分外迷人。”
明宣宗朱瞻基甚好游历,对西山四时景致颇感兴趣。据传有一年初春时节,他巡幸八大处,但见虎峰之上杏花盛开,鸟语花香,遂攀上峰顶,举目四望,但见满山杏花粉如霞、白如玉,其景致胜似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回銮后,即兴赋诗:“山际云开晓色,林间鸟弄春音。物意皆含春意,天心允合吾心。”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户力平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