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世人瞩目,八达岭长城举世闻名。
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八达岭长城东侧的石佛寺村东一直到大庄科的龙泉峪,高山峻岭连绵不断,这段几十里的山岭本该有长城向东延续,却不知为什么没修。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说是燕王朱棣夺了侄子建文皇帝的宝座后,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思来想去,决定迁都,回到自己当过燕王的北京。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立即遭到群臣反对。朱棣只好把这个想法暂时搁下,暗地里派大臣到北京附近勘察山水,想扩建北京城,同时选一处风水宝地做陵址。
这位大臣,就是礼部尚书赵羾。赵羾领旨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善于看风水、明地理的人,星夜兼程赶往北京。
不久,正宫娘娘徐皇后死了。徐娘娘是开国大臣武宁王徐达的女儿,为朱棣生了二男四女。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厚葬徐皇后。可而朱棣对此却不怎么热心。他说:朕不是不葬,但徐皇后不能葬于南京,待我选好陵址,再行商议。大臣们一听,都不再言语了。大家知道,迁都是早晚的事儿。
再说赵羾等人到了北京城,把扩城的事宜安排停当之后,就把精力全都放在选陵上。他们踏遍了山山水水,终于看中了昌平东北边的黄土山。这天,太监呈上赵羾的奏疏;朱棣一看,万分欢喜。原来,奏疏上说,他们已经找到了适合建筑皇家陵寝的风水宝地。于是,朱棣下旨,要亲自视察。
一个月后,朱棣驾临黄土山。他看过地形后,很是满意。这时,赵羾跪下说道:“皇家陵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一般都要在外围修筑墙墩,保证陵寝不被破坏。但是此地,由于风水气场的关系,不便筑高墙;否则就会破坏风水,不利于江山社稷。”
朱棣闻听,脸色略显阴沉,问赵羾:“那该怎么办啊!”赵羾一听朱棣的语气,吓得不敢抬头,回答说:“臣已
想好办法,就是要让内外守备多植树木;这样,一则可以保护风水不被破坏,二则可以阻止蒙古马队冲击。”
朱棣向四周看看,只见山峦叠嶂,绵延万里,心想,真是陵寝安置的绝佳之地啊!又转身问赵羾:“前面群山叫什么名字?”
赵羾回答说:“眼前的这条北山龙脉,是太行山余脉,叫燕山。”
朱棣又手指脚下,问:“此山叫什么名字?”
赵羾说:“此山名叫黄土山,也属燕山山脉。”
朱棣一听,十分泄气:“这么好的地方,咋叫这么土的名字,改了吧!”
赵羾忙叩头说:“请圣上赐名!”
朱棣想了想,说:“就叫万寿山吧!”
赵羾连连称好,又问:“听说陛下要修复八达岭一线的燕秦长城,果真有此事吗?”
朱棣说:“是啊,元军败逃,其残兵败将终究是祸患。唯有重建关隘,置以重兵,方能保边塞无事。尤其陵寝背后的这一线山岭,务必要修筑长城,既保护北京,又拱卫皇陵。”
赵羾说:“皇上,臣冒死进谏,此事万万不可!陵寝背靠之山,实为陵寝祖山之顶。陵寝所在,神灵所栖,不得惊扰。重建边墙乃为兵事,实属凶兆;在陵寝之顶兴工动土筑墙墩,定会招致祸端,有伤国运。”
朱棣一听,大惊失色,忙问:“若要陵寝安泰,大明江山永固,该当如何?’
赵羾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祖山一带多植树木,不修长城。如一定要修,必须在此山后面。”
朱棣连连点头。
不久,明成祖朱棣下令,八达岭一线的长城边墙,西止于川草花顶(石佛寺)之东,隔过天寿山一段,再从龙泉峪向东直达山海关。
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石佛寺与龙泉峪之间,也就是明十三陵背后的高山峻岭并没有修筑内长城的状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