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汶上是我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汶上人。我生在汶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村子不大,地处平原。儿时记忆里,我的故乡并不美,不靠山,不临水,家贫住着泥坯屋,一年四季吃红薯(地瓜),地瓜面、地瓜秧,地瓜干子当主粮,有时还得闹饥荒。全村也没几所像样的瓦房,没有一条柏油路,每到雨天都泥泞不堪。学校以泥坯台当课桌,快过年时才能看一场露天电影。好在家乡的背后是祖国温暖的怀抱,我在祖国的襁褓里可以健康成长。过来人都知道,六十年代国家也不富裕,农村还没用上电,乡亲们最梦想的生活不过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上学交不起学费,国家给减免,还发给助学金。记得去五个村庄的联合中学上小学的第一天,母亲把我拉到堂屋的主席像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啊,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牢记母亲的谆谆教诲,我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学期都得一张大奖状献给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常想学习好就能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吗,什么时候才能天天吃白馍,穿得体面些呢,心里没有答案,日子还得往前过,过了一年又一年,感觉还是慢,生活虽有好转,但变化不大。
读初一那年,全班同学步行到30里外的县城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第一次看到了县城的模样,开了眼界,比乡下强多了,有柏油路,路边有路灯,有电影院,还有三四层的楼房…电影院所在的那条街就是当时最繁华的街道,对面有一座百货大楼,也是平房。这次没来得及逛街,记忆最深的是远远看到了作为县城标志的“黄金塔”(时人都这么叫)。这就是我们的县城吗,与我想象的相差甚远啊!
不曾想国家于年恢复高考,那可真是春雷一声震天响,使千千万万的农村娃看到了希望,升起梦想,上大学不再靠关系推荐,要凭本事考,我也可以考大学。当时的上大学在农村许多父辈人心中相当于考中状元。许多乡亲说,考大学想也白想,还不如在家多干活挣工分呢。像我这样的困难家庭的孩子岂不更难,若不是我坚定信念,母亲操劳支持,我也差点就上不了高中,何谈大学。两年的高中生活并不长,但于我而言还是漫长,时常吃不饱,得过一场大病,为交学费留过几次泪,好歹都挺过去了。年炎热的夏天,我到县一中参加高考,母亲想为我借拾块钱带上买点菜吃,求告了半个街没借得一块钱,永远忘不了母亲那无奈而凄楚的目光,至今想来还顿感酸楚。我安慰母亲说“用不着钱,有您烙的白面火烧就行了。”县一中在城东南门外,大哥骑车把送去,我睡学生宿舍的大通铺,吃带去的火烧,喝白开水,完成了三天的高考,考最后一场时下了大雨,考试结束雨还在下,我用床单裹身冒雨步行30多里路回到家。一个多月后,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给家乡争了光。母亲流着幸福的眼泪说我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祖辈没个识字的,却出了个大学生”,似乎全村人都跟着高兴,我成了同辈及后辈们的榜样。
大学毕业后,一心回报家乡,便回到县第一中学教学,这时候我们家生活也渐渐好起来,我也成了城里人。当时的县一中座落在县城外,应该算郊区,院落很大,树木参天,特别是校园中央路边的那排绒花树和校园东部的核桃林,很有神秘感…教室均为平房,直到年才建好第一座四层教学楼。深入县城,我对汶上有了更多的了解,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年,孔子在汶上初仕中都宰,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美谈。明代有四位汶上人同朝做官,品至尚书,“小县不大四尚书”至今传为佳话,但那时的县城确实很寒酸,东西南北各两条马路,只有两车道,没看到一座像样的大楼,连汽车站都不像样子,坝口桥下的汶河几度成为臭水沟……教书八年,兢兢业业,星期天都很少过,加班加点地为学生补课,培养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许多大学生和社会栋梁之才,深感欣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域经济有所发展,南门口新建了人民商场,城东街建了两层的大影院,城中街建起人民剧院,城西街高层的华鲁宾馆拔地而起…年,我调县文化局工作,才得知汶上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的集聚地,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与利用,群众文化也相当贫乏……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出改革开放的最强音,加快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有幸去烟台和威海考察,开拓了视野,深为祖国大好河山所感染,坚定了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心。年,我又调县政府办公室工作,新建的县政府办公楼院前面就是宝相寺塔,年春,在维修宝相寺塔时,在塔的底门发现塔宫,在塔宫内发现佛牙、佛舍利等件珍贵佛教圣物,从塔宫内的记载得知,宝相寺塔原叫“太子灵踪塔”,在宝相寺内,可宝相寺早已不复存在…佛教圣物的出土,给古县城罩上一层灵光炫彩,汶上县也随之渐渐声名远扬……
在县府办工作的六年里,随分管计划生育的李副县长跑遍了十五个乡镇,住村入户,真切地看到乡亲们经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打拼,一部分先富起来了,但还有大部分刚走出贫困,为此连续写了几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论文,刊发在《山东经济战略研究》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北京,有史以来第一次迈出省界,看到祖国北部大好河山,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天安门城楼,走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头,伫立天安门前,心情万分激动,仿佛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挥手…登上八达岭长城倍感祖国河山之壮美,更加热爱祖国。从北京再回来,深感家乡欠发达之非常,县城繁荣距大都市之遥远,心情焦虑了许久却又束手无策。年10月,我调到省城工作,就想着为家乡的发展默默地做些贡献,无奈自己人微言轻,只能做些宣传家乡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给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年,父母双亲去世后,我连续十多年没回老家。年,我来青岛工作的十几年里,去过上海、武汉、西安、杭州、昆明、南昌、长沙等不少大中城市,看到祖国各地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家乡的同学和以前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家乡的变化很大,来青岛办事的县领导也告诉我汶上近十年发展特别快,让我回家看看。
世界再大,大不过回家看看。年,我满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回到故乡,记忆中的家乡模样看不到了,一个全新姿态的汶上展现在我眼前,我简直不敢相信,十几年前的小县城竟有了大都市的风采,城域扩大了好几倍,与近郊辛店、小楼、姬沟连成一片,一日看不尽中都花。也没数清全城有多少条纵横交错的四车道马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新建的汽车站独具特色,城区有了出租车和公交车,能通到每个乡村,而且村村通了柏油路,再也不用为交通不便犯愁了。城中的小湖清澈了,岸边杨柳依依。城北原县委、县政府驻地周围全部搬迁后,恢复了宝相寺皇家寺院,寺院中的大雄宝殿、山门殿等建筑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佛牙、佛舍利等件佛教圣物供奉于内,享誉海内外。城北建了城市后花园,占地四千余亩的莲花湖湿地已成为旅游景点,穿越县城南北的大汶河有水了,水清了,河畔也可以旅游度假,这是我想也没敢想到的……整个城市除了那座太子灵踪塔还保持着原有的模样,几乎是全新的,要不是有学生引路,我可找不到地方。当年的县第一中学变得像一座高等学府,校园向南拓展了许多,新开了南大门,以前的平房全变成了楼房,唯一保留的就是校园中央的那栋老教学楼,我走进去看着想……想着看,流连忘返。学校教学更加现代化,一切都是全新的,只可惜那片核桃林丢了,那排樱花树不见了,只留下孤零零的一棵,我在那硕大的樱花树下伫立良久,听她给我讲永远讲不完的莘莘学子的故事。
从城市到乡村,看上去每一座村庄就像一座小城,崔村老家虽未搬迁,但变得也让我摸不着乡亲的家门,村庄整体四面扩出去许多,与北面、西面的邻村连成一片,以前的老屋老路都不见了,十有八九的乡亲的老屋都翻盖成楼房,尤其是各家各户的门头无不富丽堂皇,有的乡亲还在城里买了楼房,生活富足了,吃穿有讲究…村内村外全是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出门开小汽车、骑摩托车,最差也是电动车,走亲串友已看不到骑自行车的。街道上干干净净,见到乡亲的脸上无不挂着幸福的笑意,认识的老少爷们都拉住我唏嘘寒暄一番,让我倍感亲切与温暖。或许有朝一日,我虽不能衣锦还乡,终可以落叶归根吧!
家永远是心的方向。家乡美好、祖国繁荣富强是我最大的愿望,祖国温暖的怀抱才是我们安稳的家,生于斯,长于斯,情之切,爱之深,一刻也不能分离。
作者简介:
房胜林,山东汶上人,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青岛税务培训中心副总经理,汶上人在青岛创业发展联合会会长,青岛市济宁商会书画院副院长。学生时代即爱好文学,在汶上一中任教期间,创办“百草园文学社”,培养了山东网络作家老泉,山东青年诗人孔令军等文学人才,得到国家少工委、省教育厅嘉奖。自年,已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读者》、《青岛日报》、《青年思想家》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人生悟语》(吉林人民出版社),名录被编入《山东作家小辞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