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跟着羊吃草,跟着狼吃肉”,个人的潜能在队友的激励下,往往会得以最大的发挥。上个双休日,跟着锦绣山河户外二十余队友,从济南奔赴北京徒步长峪城长城和石峡关长城,平均每天徒步15余公里,现在回味,仍有点不敢想象,平时运动走个七八公里,就觉得气喘吁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队友坚定前行的身影,小宇宙瞬间爆发,能量满满。
周五晚上七点,大家从济南出发,于夜里12点左右抵达北京昌平住下,第二天、第三天访古号称北京海拔最高的敌楼-长峪城高楼和难得一见的圆台敌楼,以及石峡关长城。睡得晚,起得果,周六一大早七点整,大家已全部在大巴车前集合完毕,奔赴此行第一条徒步线路(探秘长峪城-燕古残长城-圆台敌楼-最高敌楼-长城抗战遗址)的起点-长峪城村。
北京的内长城从八达岭向西向南方向延伸,经石峡关、陈家堡到长峪城。昌平区山地多,堪称北京的后花园。弯弯的盘山道两边,绿意荏苒,高树槐花、低灌珍珠梅正在盛开,看到此情此景又怎能不心动?济南的槐花早已凋谢,在首都北京又邂逅了一个别样的春天,庆贺年的春天又延长了许多。就连开车的师傅也连声赞叹北京居然还有如此峻秀的山野美景。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骑行爱好者,这些沿着西峰古道逍遥游的身影,洋溢着健康与活力,感染着我们这些远方来客。用心拥抱漫山遍野深深浅浅的绿,时间稍纵即逝,8:30时分,大巴车已来到位于昌平区流村镇西北方大山腹地的长峪城村。
长峪城与门头沟、河北怀来毗邻,明代成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属于北京周边有名的古村落。小村庄在长城的护卫下安静而神秘,村子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因为风景秀丽,还享有“小西藏”美誉。当然,其作为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臼羊城,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据村史载,村落形成于明代,因地处长峪峡谷而得名长峪口,明正德年间,金人来犯边关愈加频繁,为了保护北京城的安全,朝廷在此筑关城,称长峪城,与镇边城、白羊城被并称为明代三大边城。明万历年间基璺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于是村以城名。长峪城旧城与新城均有城墙、券门和瓮城。旧城内有佛殿及娘娘庙,庙内有钟、鼓楼。新城内有筑有关帝庙、菩萨庙。长峪城庙中有一口明朝所铸的大钟。据悉村里人农闲时节还会演出河北梆子,这儿的灯场更是集天、地、五行八卦为一体,别有古边关风情。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在村子做过过多驻留,深觉遗憾。
村子不大,借着自然与悠久的人文历名优势,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修缮古城墙。长峪城也是一座英烈之城,南口战役的古战场。村村通的水泥路从村口直接通到山口的水库大坝下,此处有有一个小型文化广场,立有抗战雕塑和一座纪念碑,用以纪念南口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也旨在提醒和平时代的我们切莫忘记先辈的英勇事迹。
村子左侧的山顶分布着很多风电设施,充分利了当地的风力资源。右侧的山体陡峭,几乎无法攀登,有两道破败不堪的古城墙在峭的山体上蜿蜒,几乎无法攀登。从杏林掩映的水泥步道登上水库岸边,又变身成依山傍水的木栈道,钻入密林深处,焕化成曲径通幽的登山步道,一株株繁花满枝的丁香花与我们擦肩而过,伸头就能吻到这朴素却香气四溢的花朵。尤其让人奇怪的是这儿的山野遍布杏树,指甲盖大小的青杏密密麻麻挂满枝头,让人直泛酸水。
路上午十时许,大家陆续钻出密林,沿山道继续向上攀登来到一个四方亭观景台,这儿高大的树木不再有,全是密密麻麻的灌木林。远处,层层山峦与沟壑尽在眼前,绿意袭人,来时路过的水库如碧玉镶嵌山谷中,那一溜儿风车在蓝天下、青山巅分外耀眼。很快登到离山顶还有百余米的山间平台,此处立有河北怀来与北京的界碑,一条水泥公路从此经过。跟着大环线轨迹指引,沿着步游道指示牌所指的水泥公路(此路应是安装电力风车时修的)前行,千山万壑尽入眼帘,绿意葱茏,花香弥漫,生机盎然。很快就来到攀登明代残长城的岔道口。穿越灌丛,就能看到长城啦。此行准备逆行残长城,追寻海拔最高的高台敌楼。
这是一段一段大V字型的石长城,长约8公里左右,为单边墙式,墙体几乎坍塌殆尽,很多地段仅有乱石堆叠的墙基,在呼呼风声中诉说岁月离歌。听说登上北京境内平均海拔最高的长峪城段,可以俯瞰八达岭长城。当天行程匆匆,未仔细研究。
长城从陡峭的山坡一路纵贯入长龙饮水般延伸到谷底,然后从对面山坡上一路上扬,起起伏伏,与一座座敌楼相连,行经圆形敌楼,并最终直达海拔最高楼。然后,长城在此又左拐,沿着左边的山峰一路蜿蜒开去。崇山峻岭绵延不绝,纷披茂密的植被,随风起伏,如绿海波涛,长城如巨龙,蜿蜒在绿涛涌动的绿色海洋,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华夏画卷。长城的每一弯每一拐,都充分彰显了古人相地理水的风水功夫,誓将强敌阻挡在关外的决心。然而,这坚固的长城,最终也没能阻挡住明朝灭亡的运势。
长峪城残长城所处地势分外陡峭。之所以修成单边墙形式,我想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势过于险峻,施工场地狭窄,材料运输受限,只能就地取材于山体石材;二是险要的地势已经发挥着一夫当关的防御作用,一墙足矣,不必再过铺张。
上山容易下山难,徒步长城亦如是,我们要沿着长城下探到深不见底的山谷,然后再攀上对面高山之巅的高楼敌台,因此,刚开始徒步的这段狭窄的单边墙是向山沟延伸的,坡度四五十度,陡峭处有六七十度,墙体依稀可辨,墙基上全是坍塌的凌乱石块,根本没有路,初入这样的环境,大抵都会心生恐惧,战战兢兢间,每向下挪一步,都要鼓起极大的勇气。好在当天拿了两根登山杖的队友居多,确保了每一步都有极安全的支护。没带登山杖的队友们,只能下蹲身体,手扒墙基借着屁股的支撑,慢慢下行,可谓步步惊心。
险峻而沧桑的长城,被绿色簇拥,被香花包围,每走一步,都有欲罢不能的不舍。一步三回头,时不时想停下来,欣赏四周的美景,恨不能拍下所有的美丽,等到适应了这徒步长城的节奏,发现前头部队早已下到谷底,开始攀爬对面的长城上了。无奈长城上的蚂蚁实在是太多了,尤其在地势平缓的地方,一座座蚂蚁巢穴上,来往奔忙的红蚂蚁们把我们视作敌人,根本不容我们坐下来休息,只停留片刻,你就会发现自己有衣服鞋子上全是蚂蚁。长城十多里,烽火台几乎尽毁,尽有高楼和圆楼两座依稀的轮廓,这儿长城毁坏如此之严重,这些蚂蚁军团也“功不可没”。想像一下,到处是蚁穴,一下雨,水流灌入,墙体松散,再加上长城处于一个个风口,强劲的风力作用,一吹就倒。
当天预报的下午有雷阵雨,天气十分炎热,长城上也没有遮荫地,晒得人汗流夹背,很多人直叹水带少了。开个玩笑,水真喝完了,渴极了的话,好办,长城边到处都是杏树,只要不怕酸苦,上面青涩的山杏也许能解渴。
漫山遍野,丁香花开,一簇簇,像紫色的彩霞,点缀着绿野。珍珠梅花也随处可见,紫的紫,白的白,绿的绿,这三色交织如锦绣,好浪漫的视觉盛宴。时间很充裕,走一走,歇一歇,欣赏着美景,工作上的压力顿时烟消云消。“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是到了最原生态的长城段的女汉子,心中禁不住给自己点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赞。
长城起起伏伏,每经过一座小山头,都会筑有一座敌楼。不过,经受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冰雪侵蚀,虫蚀甚至地震影响,大部分敌楼只余依稀可辨的残缺基座,或在风中凌乱的半边墙。赫赫有名的圆台敌楼也只有高高的圆台和残存的几个瞭望孔洞眼,在诉说着金戈铁马的辉煌历史。
在这里有必要给友友们普及下敌楼的知识。是指长城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是用来供各段长城守卫部队指挥瞭望传令和放置器械物资等用的,平时能供守城军士巡逻时遮风避雨休息,是增强长城防御的设施。
我们所看到的圆台敌楼为长城一绝。登过长城的都知道,万里长城上的敌楼多为方形,圆形敌楼特罕见。徒步遇到这这个长峪城圆楼地处北京与怀来县黄台子交界处,也称黄楼洼圆楼。我们当天征服的最高点是长峪城高楼,为四方形的单眼楼,号称北京最高敌楼,地处海拔海拔米的高山巅,为当时瞭望敌情所设。这座敌楼是中日战争南口战役的西翼战场。南口战役年8月8日打响,历时20余天,6万名抗日将士为了保卫南口,在长峪城阻击日军,英勇战斗,日寇为了夺得久攻不下的制高点,最后投掷了毒气弹,有3万多名将士永远长眠在长峪城上。如今的高台敌楼是村里重新修复的,比较完整,墙体上敌人攻击时留下的弹痕是日军侵略的铁证,也是对当代人的警示。
从高楼右转,有下山的沙土小道,很好走。雷声在天边隐隐作响,我们加快了脚步,一路绿树香花芳草相伴,沿途,我们还见到了多处纪念英烈的石碑,供后人凭吊、缅怀。有心之人在上面放在纸币和供品。走着走着,道路再探入峡谷密林中,经过杏树夹道的峡谷古道,到了水库边,又与来时的路汇合。很轻松的旅程收尾难得一遇。
因为贪婪,人类不同部族、不同国家之间,从古到今,发生过一场又一场战争。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全靠人海战术取胜,每一场战争,血肉横飞,牺牺士兵无数,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到了最后,靠拉壮丁来维持军力。时光流逝,民族大融合,当初的义勇之争,已成了历史,唯有这一断又一断的长城,不时向人们提示着那金戈铁马,枪林战雨的峥嵘岁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人类共愿望的今天,一小摄美国政客和军阀,却在开历史倒车,以反人类的野心,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挑起战争事端,妄图坐收渔利。中华民族向来是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对于美国的狼子野心,相信国家的智慧策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175.html